跳到主要內容

活字印刷列急需保護文化遺產長青網文章

2010年11月1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0年11月17日 14:48
2010年11月17日 14:48
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明報專訊】中國四大發明之一的「活字印刷」、以入榫法製造而令木船滴水不滲的造船技術「水密隔艙福船製造技藝」,以及新疆獨有的文化娛樂「麥西熱甫」,周一同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北京奧運開幕禮上數百演員扮字模的場面,令人難忘。字模,就是活字印刷術的根本。這種世界最古老的印刷術,脫胎自隋朝的雕版印刷,經11世紀北宋畢昇改良為泥活字印刷,再到元朝末期1298年,由農學家王禎創製成木活字。

新疆歌舞水密隔艙技藝入圍

活字印刷術是在小木塊上刻出凸起的單字,然後按照稿件,揀出所需單字,組合排成一個版面而印刷。印完後,印版拆散,單字仍可用來排其他的書版。活字印刷術的發明,對推動世界文明影響巨大。目前浙江省瑞安市與福建省寧化縣仍有傳承、使用這種古老印刷術。在瑞安市只有11人能懂得用活字印刷術。

至於水密隔艙福船製造技藝,是福建沿海製造木船的重要傳統手工技藝,講求眾多工匠在「師傅頭」(閩南對主持造船工匠的尊稱)指揮下的密切配合。當地製造的木船稱「福船」。它以樟木、松木、杉木為主要材料,採用榫接等核心技藝,使船體結構牢固;又用隔艙板,把船艙分為互不相通的8至13個艙區,從而提高船舶的抗沉能力,增加遠航的安全性。

專家說,水密隔艙福船有3大特點:1)船舶在航行中倘有一、兩處破損,因船艙各自獨立,滲水的艙不會迅即牽連全船進水沉沒,修補堵漏就可繼續航行;2)貨物可分艙儲放,便於裝卸管理;3)由於船舶被隔板層層隔斷,厚實的隔艙板與船殼板緊密釘合,隔艙板實際上起着肋骨的作用,簡化了造船工藝,使船體結構更堅固,對提高航海安全起革命作用。

「麥西熱甫」(Meshrep)是新疆維吾爾社區一種大型娛樂活動,特色是一班人聚在一起唱歌跳舞,還夾雜戲劇、雜技和遊戲,無論是男女婚嫁、興建新屋,甚至是道歉和解,維吾爾人都會以「麥西熱甫」慶祝,是維吾爾民俗活動的重要部分。

麥西熱甫 婚嫁建屋皆適用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周一起在內羅畢召開5天會議,商討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與中國上述3項目同被列為急需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還有克羅地亞的奧耶康吉(Ojkanje)演唱方式。

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那些在社區努力保護下,存續狀况仍受威脅的文化遺產;申報國需要承諾制訂專門的保護計劃。

新華社/蕉城在線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