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明報專訊】考試「出貓」並非現代產物,原來明代科舉考生早有作弊「前科」,而且所費心機及時間令後人自嘆不如。山東煙台市一名市民便收藏了一件用來應付皇宮殿試的「作弊馬褂(類似背心的外套)」,衣服上正反兩面密密麻麻寫滿數萬字蠅頭小楷。
每字僅長1.8毫米
《河南商報》報道,據擁有馬褂的宋先生表示,這件馬褂上平均每個字僅長1.8毫米,但字體工整清秀,全部是抄錄自《四書五經》的必考題材,並在主要部分加註了點記和目錄,可見考生的用心良苦。
有當地博物館工作人員估計,要將4、5萬字的作弊內容寫滿這一件馬褂,恐怕要用上3、4年時間,工程浩大。此外,除從馬褂中可以看出當時全國考試的重要內容外,由於是殿試時帶進皇宮的,可見這名考生「勇氣十足」,不過他最後有無中舉現已無從考證。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