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網絡欺凌」是近年伴隨Web 2.0出現的新興詞彙,指利用資訊或通訊方式,如電子郵件、手機、即時信息、網頁等,針對個人或群體進行有意圖、重複和敵意的行為,使人感受到傷害。
到底在網絡世界中,欺凌者、被欺凌者以至旁觀者,各抱着什麼心態?你可曾成為其中一員?
初中男生較多犯
香港青年協會於2010年4至5月間做「中學生網上欺凌研究」,受訪的2981名中學生中,有22%(656人)承認過去一年曾在網上欺凌別人,其中較多屬男性和初中程度。而他們的攻擊對象較多為「同班同學」(47.3%),其次為「同校同學」(37.3%);而「陌生人」則佔24.2%。值得留意的是,有1712名受訪者曾目擊網上欺凌,當中15%會轉寄有關信息和圖片,甚至加入攻擊組群,一起攻擊,或幫助受欺凌者反攻,青協將之形容為「直接或間接產生推波助瀾效應」。
欺凌者為何選擇於網上平台攻擊人?有24.2%受訪者承認是想更多人知道事件,而22.4%認為互聯網不受時間地點限制,另外10.7%受訪者則相信在網絡上做出欺凌行為也不會被發現。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