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問﹕事態將如何發展?
答﹕兩韓軍事衝突升級引發開戰的可能性,現階段仍很低。過去數十年,朝鮮都奉行類似策略,就是重複挑釁行為逼美韓歐日等國讓步,在避免引發全面戰爭的同時,推高區內緊縮局勢。
未來幾天局勢應相對平靜,平壤甚至要求進行更多和談。平壤政府不會希望爆發全面衝突,因美韓軍備都比朝鮮好得多。雖然韓國總統李明博聲言會強硬回應朝鮮的挑釁,但韓方其實亦不想事態惡化,儘管一旦開戰朝鮮必敗,但其大量炮彈會對韓國造成嚴重損害。就如上次「天安艦」事件,韓國將保持克制。
問﹕攻擊為何在此刻發生?
答﹕有幾個可能性。韓國當時正在該區進行軍演,包括開火演習,這可能令朝鮮相信遭受攻擊,故開火還擊。
平壤近月向西方展示能進一步發展核武的濃縮鈾計劃,加上這次攻擊事件,反映朝鮮再次施展一系列挑釁行動,希望藉此威嚇韓國及其盟友,逼使他們放鬆制裁,重啟和談。
最後一個原因可能是朝鮮進入領導層交接時期。朝鮮經濟每下愈况,國內局勢欠穩,昨天的炮擊,加上3月的天安艦事件,可能都是朝鮮用來團結國內精英階級的策略,讓國民團結抗外,並鞏固金正恩在軍中的領導地位。開炮攻擊亦有可能是朝鮮軍中的鷹派,在未知會領袖金正日下所發動的攻擊。在最近的權力交接過程中,有指朝鮮軍心不穩,昨天事件可能反映軍中溝通出現問題,甚至是朝鮮領導層出現意見不合。
問﹕事態風險何在?
答﹕最大的風險是朝鮮此刻正值領導人交接進程,加上嚴峻的經濟問題,朝鮮領導層有可能鋌而走險,令挑釁行為超越以往,最後失控。金正日的健康欠佳,其子金正恩的領導能力仍是未知數,任何誤判或溝通出錯,都有可能觸發意想不到的衝突。至於韓國另一主要面對的風險,是一旦朝鮮政權崩潰,可能嚴重衝擊韓國,即使不談難民潮,兩韓驟然邁向統一,韓國將要負上沉重的經濟成本。
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