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維港有望再現藍天。由思匯政策研究所發起、2011至2012年靠泊遠洋船隻自願轉用含硫量不高於0.5%柴油的「乘風約章」(Fair Winds Charter),已獲17間船公司簽署,估計每年約2萬貨櫃船次中,約四分之一會轉用低硫柴油。首間自願轉用的馬士基航運(Maersk Line)指出,本港含硫量0.1至0.2%的柴油供應量很有限,故靠港船隻未能全部使用更乾淨的柴油。
加德士發言人指出,現時未有提供貨船用的0.1至0.2%含硫柴油,表示會視乎市場需求和價格是否合符效益才研究引入。有石油業界人士指出,含硫量0.1%及0.2%的柴油須特別調製,但有求便有供,雖然不能即時供應,但他們有條件供應。
馬士基集團華南區域銷售高級總監霍滿挺昨指出,今年9月初簽署《約章》,其後靠泊本港的船隻已轉用低硫柴油,集團每年有逾850貨櫃船次抵港,預計可減少硫排放達八成,而轉換燃油令每年成本增加100萬美元(約780萬港元)。他又指出,因香港含硫量0.1%至0.2%的柴油供應量有限,故只有三分之二貨櫃船轉用這類柴油,其餘要採用含硫量0.5%的柴油。
研究所:與石油公司洽談增供應
思匯資深研究員吳家穎亦指出,現時本港含硫量0.1至0.2%的柴油供應量有限,建議船公司可先轉用0.5%含硫柴油,他們已跟石油公司洽談,以提供更多更低含硫量的柴油。吳家穎稱,歐美地區對於靠泊船舶有轉用規定,業界積極參與簽署約章,履行社會企業責任及回應市民對環境的訴求,認為香港政府亦應積極推動立法。他指出,截至11月初,已簽約章的香港定期班輪協會成員公司共佔旗下會員85%貨櫃吞吐量。
至於香港範圍內的船,環保署去年斥資1000萬元補貼船公司試用超低硫柴油。環保署發言人指出,為期9個月的本地渡輪使用超低硫柴油試驗計劃,共有4間渡輪公司提供6艘渡輪參加,整項試驗計劃已完成。初步顯示渡輪使用超低硫柴油的成本有所上升,但技術基本可行。發言人表示,會詳細分析試驗結果和成本效益數據,制訂方案推動本地渡輪轉用清潔燃料或採取其他減排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