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明報專訊】內地近年的暴力拆遷愈演愈烈,由此引發的衝突事件屢屢發生。在有中國特色的拆遷背後,幾乎都隱藏着暴利的因素,地方政府成了發展商的馬前卒,江西宜黃縣官員「沒有強拆,就沒有新中國」的經典口號,代表了部分地方利用拆遷推進城鎮化建設的野蠻方式。拆遷雖加速中國城市化進程,但背後卻是一部部的血淚史。
村民抗拆遷自焚
2009年11月,成都市金牛區天回鎮金華村村民唐福珍,因為暴力拆遷而自焚身亡;12月,北京海淀北塢村席新柱,因為暴力拆遷自焚;被拆遷戶自焚的現象頻發,並沒有讓地方政府在處理拆遷問題時變得更加理智和人性化。今年3月27日,江蘇東海縣一戶村民為阻攔政府強拆自家的養豬場,父子兩人淋汽油自焚,68歲的兒子陶會西死亡,92歲的父親陶興堯被燒傷。
近年來,清拆戶上訪引發的警民衝突已難以統計,今日,拆遷已成為造成社會不穩定的主要因素之一。
地方政府之所以熱中於拆遷,主要原因是透過拆遷,土地價值可獲提升。而賣地又是地方政府一項主要收入來源,政府利用手中權力,對城市進行拆遷、改造,確實創造出了很多投資機會,並創造出了很好看的GDP數據,亦成為官員表現政績的機會。
賣地粉飾GDP
面對不斷發生的流血衝突,國務院於今年初出台備受社會關注的《新拆遷條例(徵求意見稿)》,意見稿明確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以暴力、脅迫以及其他非法手段實施搬遷」、「政府為公共利益進行的拆遷,必須在取得被拆遷人的同意、給予充分補償的基礎上,才能進行拆遷」,不過該草案在1月底公布之後,至今仍停留在「草案」階段。
明報記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