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你有多久沒有檢視過自己的強積金?還是由供款以來,都沒有看過一眼?陳健波有一份強積金計劃,沒有理會過,4年半的回報率僅7%;後來經他處理後,半年內回報率達20%。「若不管理強積金,連通脹也追不上。」
強積金計劃由2000年開始,陳健波於2005年離開恒生銀行,轉投慕尼黑再保險香港分公司出任行政總裁,才正式參與強積金供款。他一直沒有理會強積金的基金選擇,公司代為選擇風險較低的債券基金。「供款4年半,直至2010年1月,我看回報情况時,只有7%回報率。」換句話說,每年平均回報2%也不夠。
陳健波覺得回報率太低,4月便主動調配基金選擇,適逢股市低迷,他相信股市會逐步攀升,於是將八成的強積金資產,轉投香港及大中華的股票基金。
「至本月初,我再看投資回報時,發現回報率達20%。」他不諱言,適逢股市低處回升,才有這顯著的回報。
但陳健波從中發現,強積金管與不管,可以有很大分別。他指出,要管理強積金,可以由基本工作做起,例如如果轉了幾份工作,有多個保留帳戶,便應結合起來,避免每個戶口都要徵收基金管理費。
結合戶口 省管理費
要管理個人帳戶,可以參考基金管理人寄來的報告,留意一下基金表現,並隨着市况調整策略。就以陳健波為例,他稱股市升到23000點或更高位,便會逐步減少強積金的股票基金比例,減低風險。他強調管理強積金,要視乎個人對投資的認識,而且該筆是退休用的款項,必須要留意個人風險承受能力。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