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港家庭少相聚 團體倡彈性上班長青網文章

2010年11月29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0年11月29日 09:08
2010年11月29日 09:08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基督教女青年會調查發現,逾一成港人每周與家人吃飯、談天或作閒暇活動時間少於1小時,情况令人關注。女青年會認為,家庭相聚時間愈多,家庭生活滿意度愈高,建議市民爭取更多機會與家人共處,並建議政府推行「有薪待產假」、「彈性上班時間」等家庭友善政策,令打工仔在工作和家庭間取得平衡,增加家庭幸福感。

一成人每周陪家人不足1小時

女青年會2010年7月至10月成功訪問約1900名人士,發現多於一成受訪者每周少於1小時甚至沒有時間陪家人吃飯、聊天或作閒暇活動。逾三成受訪者則表示,平均每周只有1至7小時和家人相處。

調查又發現,雖然有超過六成家庭,於過去一年曾面對多於一項家庭問題,包括失業、情緒、子女管教問題等,但仍有五成受訪者表示對個人人生感滿意,九成滿意家庭生活。

九成滿意家庭生活

基督教女青年會督導主任李雯珊表示,調查顯示港人面對各種問題,仍能以樂觀心態面對,反映港人抗逆力強,但甚少時間陪家人的情况令人擔憂。她表示,市民宜爭取機會,或多安排戶外活動,增加與家人共處的時間。她亦建議政府向提供「有薪待產假」、「彈性上班時間」等政策的公司,提供稅務優惠,增加員工與家人的相處時間。

現職文職的何太育有一子一女,女兒患過度活躍症和讀寫障礙;何太表示,因子女的管教問題,夫妻關係一度轉差,丈夫起初對女兒了解不足,「像數學十位數計算,教女兒很多次都不會,丈夫覺得這麽簡單,不可能學不到,不能接受」。

當家人相聚多了,問題開始有改善。何太說,丈夫現在會早起煮早餐,和子女共用早餐,選擇陪子女走路上學,爭取多點時間和子女聊天,並主動關心女兒在學校發生的事情,透過溝通,丈夫明白女兒的問題不是不努力,而是能力問題,夫妻關係亦有好轉。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