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今年校記計劃大革新,除日常實習採訪活動,亦增設多媒體工作坊,邀請大學新傳系導師傳授拍攝新聞短片的技巧。將會為校記多媒體課程講課的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導師譚蕙芸,在迎新營當日率先跟校記上一節多媒體課,解釋多媒體新聞與文字新聞的不同之處。譚蕙芸指出,多媒體新聞與文字報道不盡相同,前者以畫面和聲音交代事件,後者就以文字為重。她運用很多新聞影片作例子,教導校記拍攝多媒體新聞的要訣,如欲交代環境該拍攝什麼畫面,術語Bite(引述別人的說話)、Reaction Shot (記者回應受訪者的畫面)、Standupper (記者在現場的報道)、Upsound(現場聲音)有何作用和意思等。
自製畫面 讓觀眾代入
「有時沒有畫面,就要自行製造畫面。」譚蕙芸以拍攝全身癱瘓病人斌仔的故事為例,她拍攝時以瑪麗醫院的天花作開頭,表達斌仔多年來在病牀上的主觀角度,利用這個畫面讓觀眾投入斌仔的角色,再鋪陳新聞內容,「這叫主觀出發,令新聞更有吸引力」。她又解釋,拍攝多媒體新聞最難是要報道過去了的人和事,尤其是很少接受訪問的人物,如她曾報道青文書屋負責人羅志華逝世的消息,由於沒有羅志華生前的影片,只能用其相片和訪問他的朋友來豐富畫面。
首要熟悉拍攝流程
席間有校記發問:「一至兩分鐘的新聞片要拍多久才能完成?」譚蕙芸表示,即日新聞大約用一至兩小時便可完成,但若涉及偵查內容,則可能要花數星期。「就像你拿着一支槍,你愈熟悉,就會開得愈準,開得愈快。」她認為無論報道任何新聞,最重要是熟悉拍攝流程。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