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中國評論﹕從日記之爭想到釣島之爭 孆憛R孫嘉業長青網文章

2010年12月02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0年12月02日 05:59
2010年12月02日 05:59
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明報專訊】蔣介石和蔣經國的「兩蔣日記」引發後人繼承權大戰,在天之靈當感欣慰,因為在島內「去蔣化」的潮流下,兩蔣特別是老蔣已被棄之如敝屐,連銅像都無處安身,又哪有人爭呢。

「去蔣化」潮流下的異數

說到老蔣,不禁令人想到今天中日的釣魚島之爭,撫今追昔,蔣介石最受人詬病的恐怕要算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拒絕從美國手上接收琉球群島一事。若不是他的拒絕,也就沒有後來的釣魚島糾紛。

根據美國國務院關於1943年開羅和德黑蘭會議的外交歷史文件記載,當時的美國總統羅斯福在和蔣介石會談中一致同意,戰後必須將日本從中國竊取的東北四省、台灣和澎湖列島歸還中國,包括遼東半島及其兩個港口,即旅順港和大連港。隨後,羅斯福談及了琉球群島問題,並且不止一次地詢問中國是否想要回琉球群島。蔣介石的答覆是,中國願意與美國共同佔領琉球群島,並最終在一個國際組織的委託下由中美兩國對琉球群島「共同管理」。紀錄中還提到,「(羅斯福)總統還談及了香港問題,(蔣介石)大元帥則建議(羅斯福)總統首先與英國當局進行商議,然後再作進一步的考慮。」

蔣介石放棄收回琉球

琉球古國歷史上本來就是中國的藩屬國,明治維新後才被日本納入版圖,即現在的沖繩縣。蔣介石的回應雖未明確表示「不要」,但卻要拉上美國人「共管」,實在匪夷所思,所以戰後美國一直獨自佔領着琉球群島及其附近的釣魚島,並在1972年一併交還給日本。於是激發了後來持續38年的保釣運動。

美國這份的記述與當年國民政府外交部長王寵惠在陪蔣介石與羅斯福會談後的談話記錄完全一致。作為當年活躍的保釣人士,現任台灣總統馬英九看到這些歷史紀錄時,不知作何感想。而蔣介石拒絕琉球的真實原因,未知在兩蔣日記中是否有所披露。

文﹕孫嘉業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