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近年,香港愈來愈多人對四川食品產生興趣,市面出售重慶酸辣粉的食店,就有如雨後春筍。一向強調正宗川菜的「譚魚頭」最近亦加強攻勢,務求做好宣傳、溝通的工作,令港人對四川飲食文化和公司品牌更加受落。
「川劇的變臉,乃起源於古代用來嚇走野獸……」司儀的開場白未能引起太大注意。但當變臉師傅隨着川劇音樂出場時,食客無不暫停進食,聚精會神地欣賞其精湛演出。變臉大師的動作細微,沒有舞旗子,沒有用衣袖,甚至沒有明顯遮臉,已變了好幾種顏色。
之後還有四川功夫茶藝表演。只見表演的師傅將1.2米長的茶壺像雙節棍般舞來舞去,然後表演了「大鵬展翅」、「一片江山」等18式高難度斟茶動作。
「意猶未盡,想師傅行到你們枱前近距離表演的,請給多些掌聲。」司儀語畢,各枱食客莫不要求近距離「安哥」。
加入表演 生意增10%
「本來還有手工拉麵表演的,只是那師傅今天病了才取消。」香港譚魚頭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鄭建透露,推出這些表演後,各分店11月的營業額約有5%至10%的升幅。
他解釋,在分店中加插這些表演,是為了突顯譚魚頭的正宗川菜形象。「因為我們走的是很傳統的川菜路線,所以要從產品、企業文化和整體上,提升四川的品牌!」
他透露,其實內地很多分店都有這些表演,只是四川省的分店沒有。
食材煮法 力求正宗
為了正宗川菜這幾個字,譚魚頭不但從四川請來廚師,甚至在侍應之中,也有人來自四川,或者特別聘請本地的四川籍新移民。
而在食材和製作方式上,就更加堅持。例如,簡單如一味「手拍黃瓜」,亦堅持要以傳統手法,用手拍碎黃瓜,而不是用刀切,為的是不讓黃瓜吸收金屬氣味。另一道涼菜麻醬油麥菜,亦要先將菜放在零度的冰水來殺菌。
至於樟茶鴨,更要由成都空運來港。因為其製作工序相當複雜,前幾個工序較難在港進行。首先要選幼鴨,以滷水處理,晾乾;再以樟樹葉薰熟,然後急凍包裝,空運來港。在分店內,再解凍和油炸。若以乾料來說,有七成都是由四川運來香港,包括多種火鍋底料、辣椒、花椒等。
以傳統製法 創新菜式
鄭建認為,創新只能在新菜式上出現,不是從傳統菜式去改,因為若改了,後者就不能說是正宗川菜。譚魚頭開拓香港市場,也有入鄉隨俗,採用一些港人偏好的食菜,但以川菜的製法,來推出創新的菜式。例如,麻辣鮑魚(製法類似麻婆豆腐)、雙椒雪花蚌、水煮東星班(類似四川水煮魚),甚至宮保雞丁意粉。
由於港人重視點心,所以譚魚頭在香港的分店也會供應粵式點心或上海點心,但就只佔整體菜式的小部分。一間分店約有九成的菜式為四川菜和四川火鍋,粵菜則只佔一成。
獲米芝蓮推介 盼成星級食府
鄭建認為,日本菜之所以定價較高,其中也包括包裝和傳意、溝通方面做得較成功,令人覺得其製作用心、物有所值。中國廚藝博大精深,若能做好這方面的工作,令人了解到每道菜背後的文化,就完全毋須以低價招徠。
譚魚頭進軍香港7年,其灣仔分店今年成為港澳唯一獲米芝蓮推介的火鍋店。鄭建笑言,希望將來能更進一步,成為米芝蓮一星級或二星級食府。
繼川劇變臉、功夫茶藝、手工拉麵等表演之後,該公司還計劃,明年3月在香港分店內舉行四川美食節,進一步推廣四川的飲食文化。屆時,將有師傅在食客面前即場製作「鍋盔」(一種四川烤餅)。
撰文:薛偉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