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收窄問題範圍 深入採訪長青網文章

2010年12月02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0年12月02日 05:59
2010年12月02日 05:59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採訪工具齊備,但不代表可以立即外出訪問,採訪前還有很多準備工夫要做。首先要蒐集資料,如做人物專訪,可先透過報章、雜誌、學校慧科新聞網(Wiser)等渠道蒐集受訪者資料。校記亦可善用電視台訪問片段、YouTube等多媒體資料,觀看節目了解受訪者的背景,更可在訪問前先「認樣」。

訪問前先「認樣」

如果寫專題報道,蒐集資料的步驟更為重要。專題報道可借時事熱話或其他新聞點子入題,但校記進行專題採訪時,很易犯上「題目太廣」的問題,故訂好大題目後,須把題目範圍收窄,假設校記想探討香港的體壇發展,可再收窄探討特定範疇,如「政府如何支持運動員訓練」、「市民使用公共體育設施的情况」等,然後再循相關方向蒐集合用資料。

對要採訪的人或事件有較深入了解後,就可擬定問題。擬定問題時要兼顧六何,即何時(when)、何地(where)、何人(who)、何事(what)、何故(why)及如何(how),確保從採訪中取得全面資訊。撰寫報道時或需引用網上資料,然而網上不少資料未經核實,若對「似真還假」的資料存有懷疑,最好不要寫在報道之中,避免誤導讀者。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