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中英聯合聲明》在1984年底簽署後,中英就香港前途的爭拗亦告一段落。經過4年半的蜜月期,隨着1989年發生六四事件,中國政府以武力鎮壓學生,導致港人對前景失去信心,也為英國改變外交策略留下伏線。
1989年6月4日清晨,北京出動坦克車入城鎮壓學生,加深香港人對回歸的疑慮,更激發過百萬人上街示威。當時行政、立法兩局的首席議員鄧蓮如和李鵬飛,一度求教已卸任的鍾士元,分析當前局勢。鍾士元主張按兵不動﹕「我認為香港應該採取中立,不應參與中國的內政,現在事實證明當時是趙紫陽和鄧小平意見不合而鬥爭。」
當時香港人對中國缺乏信心,兩局議員認為不能坐視不理,決定向英國政府爭取兩項權益,包括爭取全面直選及爭取居英權。經過兩局議員向英國政府多次游說,英方終於通過給予港人5萬家庭擁有居英權,但鍾士元並不贊成。他認為爭取居英權不利香港發展﹕「當時我很反對,因為他們把香港人分成兩批,有才幹的人可以移居英國,餘下的在香港謀生。」
英准反共人士來港支援民運
與此同時,民間亦發起黃雀行動,營救民運人士經香港逃亡至外國,英國政府則發出簽證默許外國的反共人士來香港支援民運組織。鍾士元批評英方這樣做,迫使香港捲進中國的政治漩渦,於是找港督衛奕信問個明白﹕「我說為何你讓反共人士進入香港,讓他們發放反共的信息。他表示這件事跟他沒有關係,是英國外交部訂出的政策。我認為《中英聯合聲明》就是這樣被搞垮了。」
香港電台《議事論事——政壇回憶錄》邀請了前行政會議召集人鍾士元回顧政壇往事。訪問將於今晚7時在無綫翡翠台播映,香港電台網站設(http://rthk.hk)視像直播及可供重溫。
文、圖 香港電台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