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金王」胞弟胡永輝:買樓收租 勝過揸金長青網文章

2010年12月02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0年12月02日 06:00
2010年12月02日 06:00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已故「金王」胡漢輝之弟胡永輝,於本港從事地產37年。他認為最近政府推出的額外印花稅等措施,是97年以來最正確的土地政策,令到炒得密的人知難而退,亦防範本港陷入全民炒樓。他又認為,「上車」(購買一個物業)是對抗通脹的好方法,呼籲首次置業人士,不應限區及限呎,而應該衡量自己可以負擔多少呎,又指自己傾向投資股票及實物,因為金不會帶來收益,並認為現時的金價值博率不夠。

坊間有評論指新推出的額外印花稅,打擊炒家以外,同樣會影響急於資金周轉的用家,胡永輝認為影響程度可能是有、但有限,「買一層樓,涉及數百萬元,供多一年時間(的供款)十分有限,否則可能買的時候,(承價要)拉得緊一點」。

「新招」乃97後最正確土地政策

他表示,新的樓市措施有針對性,主要針對炒家,因為用家一般會持有單位超過兩年,又指政府出招的難度很高,「既不能鼓勵你買,也不能鼓勵你不買。……若今日叫市民不買,明年通脹好厲害,政府便麻煩了」。他表示,是次政策恰當,屬對症下藥,相對溫和,用家不受影響。

胡又指出:「我於63年入行,只是97年跌得咁深、跌得咁長,65、67年樓市跌,82、83年都跌,但通常2、3年就恢復過來」。他認為,是次政府「出招」是97年以來最正確的土地政策,可令到炒得密的人,知難而退,亦防止香港演變成全民炒樓。他指出,不少屋苑出現師奶兵團炒樓,情况不甚好,似乎已經欠缺戒心,政府制訂樓市政策時,應要顧及市民的購買力,「現時薪酬不似90年代初急升,現時加人工,加得幾多呢!」

他表示向來不傾向買金,因為金無息收,現時已經去到每盎司1400美元,值博率不夠,「我向來傾向股票及實物,因為揸金無帶來收益」。

買金無息收 值博率不夠

胡永輝說,若決定在香港生活,買一層樓住是正確的,而且應以盡快上車為目標,不要限區及限呎數。「現在80後剛剛工作,要買一個太古城單位,是無可能,買第一層樓,不要考慮你要住多少面積才夠,不要說一定要500呎,你要衡量可以買到幾多呎,若你買到300多呎,便應該考慮先買,待日後經濟改善才換樓。」

他表示:「付了首期後,一直供,供到5年,那層樓已供了很多,你要明白若你選擇交租,加租必定有你的份兒;但若供樓,除非息口急升,否則供款不會升得太快。」

「上車」是抗通脹良方

胡認為,「上車」是預防通脹的好方法,由於供款期長,加息影響一般不會太大。他又表示,至於如何儲首期,怎樣節衣縮食,便要靠個人努力,並指旗下發展的深水埗菁盈雅軒,很多是父母代子女交付首期。

他表示,近一、兩年,將該盤餘下的20多伙轉租,「該段青山道相當企理,潛力仍未反映,若如西九龍那一面,現時樓價已完全反映,我一定賣。」

撰文、攝影:周偉強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