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特首「拍心口」要為關愛基金籌100億,最後能否達標,坊間實存疑。有公益金董事指出,現時商界捐錢都希望以自己名義,而非透過大型慈善機構,「捐錢出去但公眾又不知道,個個都以為是公益金做善事!例如要解決仇富矛盾,商界會認為親自捐錢會較好」。該董事認為,關愛基金與公益金模式相似,或會減低商界認捐的意欲。
團體籌款 表現波動
本報翻查多個慈善團體的籌款情况,發現近年「波幅」較大。樂施會08/09年度籌得3.25億元,09/10年度跌至2.05億元;公益金則相反,除08/09年度金融海嘯期間,善款跌破兩億元外,近年都大約籌得2.5億元以上;博愛醫院的籌款則穩步上揚,07/08年度有1815萬元,09/10年度則上升至2500萬元。
有慈善機構董事認為,社福機構每年籌得善款不穩定,有可能是富豪捐款心態改變,近年喜歡「親身上陣」做善事。不少地產商都自有慈善基金,如李嘉誠基金會、新鴻基地產郭氏基金等,恒基副主席李家傑等富豪二代,更創立「百仁基金」,直接捐助有需要人士。
有商界人士指出,特首曾蔭權未公布關愛基金時已先向各「大孖沙」摸底,但部分地產商反應冷淡,尤其擔心捐錢給基金後,政府會否「表揚」商界?恆隆地產主席陳啟宗日前亦表明,不會捐錢給關愛基金,因為「擔心錢唔知捐到那裏?」各大富豪的心態,都大大影響關愛基金最後成效。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