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中國銀行(3988)董事長肖鋼昨天於英文《中國日報》撰文指出,中國長遠要令人民幣國際化,增加於國際金融市場的話語權,不過認為短期內難以成事,市場不宜對「小QFII」有過多憧憬。
肖鋼形容中國於環球金融市場上提升話語權的進程,仍屬於初步階段,他說:「目前沒有理由感到過於興奮或滿足。中央於香港計劃推出俗稱『小QFII』的人民幣合資格境外投資者額度,為海外機構投資者拓展投資內地資本市場的渠道,加上馬來西亞央行購買人民幣債券作為當地儲備,反映全球金融市場的改革,雖然有助中國提升金融實力,但只是剛剛起步。」
指中國應加深人民幣國際化
肖鋼認為,經濟規模及人均生產總值水平,與金融話語權無直接關係,中國要真正取得國際金融市場的話語權,就要令人民幣成為國際貨幣:「人民幣未能自由兌換,是中國提升金融話語權的主要阻力。中國應該進一步加深人民幣國際化及將資本帳開放,即是令人民幣完全流通,才可以令人民幣成為美元及歐元以外的另一種國際貨幣。」
不過凡事總有兩面,肖鋼警告人民幣自由兌換及開放資本帳存在的風險不小:「將導致利率及匯率市場更加波動,及對經濟及社會構成一定影響,中央因而需要一段長時間,才可以做到。相信有待金融市場真正開放及金融業增強,才能夠明顯提高中國的金融話語權。」
肖鋼同時批評,美國大印銀紙已經透支市場信心,認為目前全球正需要一個全新、由多方組成的貨幣系統去重建市場信心。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