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金馬獎最佳紀錄片《音樂人生》導演張經緯新作《墨綠嫣紅》,全長只有28分鐘,首次於本月11日開始在電影院獨立上映,打破電影院播放傳統。該電影描寫年輕人吸毒與墮胎的心理變化,以真人真事改編。張經緯說,電影落幕後,有關社會議題仍存在,映後特設座談會,由社工、過來人、警察等嘉賓跟觀眾近距離交流,期望給觀眾全新的看電影習慣,希望電影的意義在觀眾心中深化升華。
電影院一般不會在正場上映不足90分鐘的短片,張經緯說,電影像酒一樣,觀眾到故事完結一刻會不時回味當中情節,過往有電影作品把多套大師級的短片拼湊成90分鐘,以遷就戲院要求。不過,每名導演風格大不同,短片一套接一套播放,觀眾心態如走馬看花,觀賞價值大受影響,對觀眾和導演都不公平。「好像把30年的威士忌混上90年紅酒再混白酒……然後要你一口氣喝掉,那會好喝嗎?」張經緯說。
自紀錄片《音樂人生》大受歡迎後,他認為小眾題材總有其市場,新作品《墨綠嫣紅》同樣描述社會邊緣人的實况。他跟油麻地百老匯電影中心負責人Gary商討,希望以特別放映方式去上映該片,為豐富電影帶出信息,他特別設立影後座談會,邀請毒品調查科總督察、戒毒人士、教師及影評人等作分享嘉賓,讓觀眾多角度了解今日香港低下階層的生活面貌和青少年心聲。
政府出30萬 製作9月
電影中心最終同意合作,短片每張票價定38元,團體訂購為30元,播放期橫跨聖誕節黃金檔期。張經緯說,雖然有多套大片陸續上映,但市場不同,不擔心會影響票房。
這齣電影由政府禁毒基金出資,成本30萬元,他說基金沒限制其表達手法和內容選取,共花了9個月製作,其中有3個月隨社工到深水埗等地區認識吸毒邊青,亦曾探訪一對年輕吸毒情侶,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
「跟這班年輕人相處時,我覺得他們跟其他年輕人沒有多大分別,但他們有個共通處,就是知道吸毒有害,叫人不要去試,但問到他們為何要繼續吸毒,他們通常說不知道,也許未找到一個理由說服自己去停止。」張經緯說,《墨綠嫣紅》的戲名,其實來自青年人流傳的一個傳說。
毒青謠傳會誕綠色嬰
他解釋﹕「原來有不少年輕人以為,吸毒孕婦會令胎兒中毒,誕下綠色嬰兒,所以寧願選擇墮胎,不想嬰兒受苦。」該短片的主角小嫣成長於公屋,只有14歲,張經緯透過主角在戲中得知懷孕後24小時的心路歷程,帶領觀眾一同面對少女如何面對困惑與無助感覺,最終內疚一生。
明報記者 彭碧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