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明報專訊】京滬高鐵運行測試創出世界最高速,又是上市融資,又是出口技術,好不熱鬧。但全國經濟發展水平還追不上高鐵速度,所產生的矛盾可能比高鐵建設的技術難題更難解决。
廣珠輕軌拱北總站徵地遇阻力
全國各地高鐵相繼通車,無論在建設速度和行車速度,都屢創新紀錄。滬杭高鐵158公里,僅用了1年多時間建成通車,但距離短41公里的廣珠輕軌,05年動工,至今尚沒試車,即使今年底能通車,還不能按原計劃通車到珠海接壤澳門的拱北,因為拱北總站的徵地竟然是因為20多個政府與國企的建築物無法協調而延誤,成為珠三角速度輸給長三角又一例證。
慢車被迫停運谷客流
無論武廣高鐵或者滬杭、滬寧高鐵,通車至今,都出現乘客量不足的問題。高鐵通車前,國民都期盼着能享受低價的高速的高鐵,結果,高鐵不但價格比大巴高出很多,為了保證客源,原來的慢(火)車服務還被停運,乘客「被高速」。在廣州和上海這些大城市,碰到低下階層的人,千萬別問他們坐過高鐵回老家沒有,否則都會被回應「那麼貴誰坐得起」而尷尬。
明年就可通車的京滬高鐵或許遇到的尷尬會少一些,因為兩個城市的經濟發展程度都已十分高,確實有一批時間比金錢重要的人要趕速度而搭高鐵往返。但全國這樣的人群是否足夠支撑那麽多的高鐵(已投入運營的達到7531公里),什麼時候才有足夠的客流量是經濟問題,但同時有多少人想坐又坐不起高鐵的可是政治問題。
阮紀宏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