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蘋果日報】拜訪被喻為導演王家衛御用攝影師的夏永康(Wing Shya)工作室,他正在老實地扒一盒黯然銷魂飯,招牌長髮垂在兩邊,緊接狠抽一根飯後煙。煙圈縈繞斗室,他的臉蒙了,失焦了,像他出道時那些蒙太奇作品。他頭頂有光環,但同時也是墮落天使,幾多懷才不遇的人粗口問候他、葡萄他的符碌。
「我知,很多人這樣說。林海峰在電台曾形容我是那個out focus(失焦)攝影師阿Wing。」我說但林海峰還是會找夏永康拍唱片封套和硬照,他笑着聳聳肩。主修美術的他,坦誠自己其實不懂攝影,「在技術層面我出咗名──唔識。」他又老實地自嘲,到了無敵之境界。
1996年,夏永康在阿根廷拍攝劇照《春光乍洩》,才華被受讚賞,有人盛讚他懂得拿揑情緒。自此,他的鏡頭下全部熠熠明星,張國榮、梁朝偉、張曼玉和鞏俐等等,連今年郭富城影婚照,都由夏永康操刀。談起逾廿年前一幕,夏永康直言是「一場上天安排的錯誤」。
藝術,大家真係識條鐵,夏永康做過最荒誕的實驗。
「當年失焦是因為我忘記開自動模式,真的。還有我很緊張,拍的時候我全憑感覺,沒有想過它會失焦的,沖出來便失焦了。」當年,夏永康拍了一輯鬆郁蒙的錯版劇照出來,他的心離了七離。
王家衛面前驚到瀨尿
醜婦終須見家翁,他捧着那叠失焦的夏氏蒙太奇,終於來到王家衛和張叔平前,面對判刑。「我真心害怕,平時見到他(王家衛)都驚。給他看相時,我真的驚到瀨尿,真係差啲瀨咗。」重要的事要講三次,夏永康重複念白。
結果呢?
「雖然全是錯版,但他和張叔平可以圈出來用,將不能用的變成能用。單是一個圈他們已可將我一生人的錯誤改寫了。」王家衛得到一堆失焦照仍可以化腐朽為神奇。「選了相後,我看到他們對錯誤的可能性,他讓我覺得錯誤可以不是錯誤,那些錯誤讓我學識錯誤,覺得錯誤不一定是錯誤。」夏永康越說越激動,一頭亂髮在空氣中飄揚。
王家衛電影《愛神》及《2046》仍是找夏永康當攝影。「我不明王家衛為何會找你?」我挑機。
「緣份吧,或者我好彩。」夏永康若無其事聳肩,像王家衛電影不需要對白,只管有動作的在演。
畫面是一切記憶的依靠,王家衛最耍家,就是處理這種曖昧而沉實的記憶。無論是穿上旗袍扭動身體的張曼玉、鬧市中疾走的金城武,還是躺在床上自我慰藉的李嘉欣,都像碎片陷進人心。
「有次春茗我跟王家衛講,我覺得我對不起你,拍了很多垃圾,浪費你很多錢,對不起。」王家衛嘴角微微向上翹起,那只墨鏡永遠阻擋着你直接接收他的情緒。
王家衛是九十年代以來,在香港備受爭議,在海外卻被力捧的導演,早兩個月,這位康城最佳導演便拿了有「法國金球獎」之稱的「第9屆里昂盧米埃爾電影節」的終身成就獎。
「他兩位做了個示範給我看,壯了我膽子,讓我一生人放膽去試去錯,有人告訴我這是錯誤,我會反問:『為何不可以?』」王家衛讓夏永康開始思考很玄的因果問題,他覺得是對是錯也是上天安排,人應該自我而行不受牽絆。
不受牽絆不等於謙遜認命。
「你以前應該是一個挾着超級自信(super ego)的人?」我問夏永康,猶如毫無忌諱的在玩true or dare,想不到他一副泰山崩於前而面色不改之神態,繼續老實。
「係。我表面上不是很恨名恨利,但其實我是很恨的。我拍一輯相要刊登在英國雜誌,要讓老外知道我跟你不同,我要跟外國攝影人鬥,我影到這種感性的質感你們沒有。別人性感的革命性的造型,我偏偏要優雅和淒美地表達,我只想表現收藏內心的自己,要贏人,自我大到不得了。」
秘魯流浪尋回一對眼
「很純粹看攝影本身,我已經沒有這隻眼很久了,因為我要聽客人指揮,要顧慮觀眾要多like,我想很純粹看攝影本身,尋回一對未被蒙蔽的眼睛。」夏永康說。
大轉折在去年發生。西九M+替夏永康搞了個展覽,請他拍一輯作品。「整件事我籌備了很久,飛了很多人來港租了單位給他們,設計衣服、化妝、染頭髮,眾人在工作室左穿右插熱鬧到極。」他要在30日內每天拍一至兩張照片,都是沉重的作品,預計拍四十多張相。「拍到第十天左右,大家都折騰得很辛苦,我突然有所頓悟,跟形象指導說,這輯照片不用展出。」
大家儍了眼,不知夏永康是否忙昏了才說晦氣話,也不知要不要繼續下去。
「我覺得原來我做展覽一直只為滿足自己,讓人覺得我很勁。那刻,我覺得自我沒有了,那一刻我醒悟這輯相拍完便算,我已享受過程,毋須展覽,真的不需要,當下我明白讓自己知道曾真心去拍一輯相便夠了,別無他求。」
人到五十多歲,他開始思考既然是上天安排而不是自己走出來的路,功勞不應在我,應該忘我、去我。
為了找回那對眼,他跑到秘魯的森林躲起來,一個人在森林裏住了兩星期。「沒有人跟我說話,又沒有寬頻,我便天天跟魚和蚊子相處,洗滌自己。晨早六點起床,吃條香蕉便通山爬、帶着潛水相機在瀑布裏拍浪、拍水裏的魚。「我在玩耍中要尋回生命的意義,不再講求名牌、華衣。」他又試過跟一位尼姑在印度問道修行,隨意的一起坐火車到處跑,看望的由身邊圍圍轉的明星變成窮苦大眾,沒有人知他叫甚麼名字,眾生平等是人。
「以前我會做很多功課,想得很周到,要一次過贏得金牌的心態。現在已放棄這些心態,不去想。」夏永康說,最近有人請他到台灣拍攝硬照,助手問他剛下飛機要不要看場地?他說不用只想抽根煙。「我想捕捉第一次見面好像初戀的感覺,才會有靈感。我不想計劃,覺得計劃成件事便不純粹。」
夏永康說更喜歡近半年多這樣的生活,自從去完秘魯流浪後他便不再計劃,不再畫故事大綱甚至不找資料,全憑感覺行事。
「我覺得張相其實已經設計了,便開始很懶地拍,按快門時我甚至沒有望主體抽着煙在按鈕。如果已安排了這張相,我亂按應該也是這張相,我信命到了如此地步,當然此舉相當大膽,但我覺得那種緊張會帶來新的火花。」
過去半世紀,夏永康一直背着沉甸甸的「我」生活,上山下海、永劫輪迴,那自我的包袱壓到他最終失去自我。近年,他學習把身邊一件件名牌卸下,像卸下裝備,最後把夏永康這個名牌也甩掉,終於尋回我是誰。
出書搞個展也是緣份
旗未動,風也未動,是甚麼令人的心在動?我問夏永康。
「神秘的大自然教曉我生活。」他說,以前見到花草樹木與沙龍風景照會覺得老土討厭,現在反而很喜歡,很想替沒有人留意的花草樹木、天空留影。」最近,他在上海攝影藝術中心舉辦了第一次大型回顧展《越軌》,展出逾100幅他為電影、雜誌、個人項目等拍下的照片與拼貼作品,回顧自己25年的創作生涯,還出了限量一千本的一盒三冊的首本珍藏版攝影集。
「你要我審視自己的過去,我覺得好悶,拍過的照我是自己也不想重看的。」縱然粒粒巨星,夏永康就是對自己的所作所為不堪回首。這次出書也是緣份,住英國的以色列策展人Shelly Verthime一直很喜歡夏永康的作品,於是提出替他出書,再巧遇上海攝影藝術中心的藝術總監、著名中國當代藝術專家Karen Smith,一拍即合做埋攝影展。
「Shelly選了2009年電影《金瓶梅2:愛的奴隸》做封面,我喜歡她不考慮明星知名度,純粹以藝術來策劃整件事。」夏永康說。
一張照片,其實就是一部電影。大家因為電影記住了王家衛,夏永康因為捕捉了王家衛的電影語言,也成為了一套視覺美學。後來,夏永康與更多類型的電影和媒體合作,他開始使用黑白影像來說自己的故事,然後是自在的即興抓拍。
「以前失焦是錯失。現在我開始看書寫作,覺得自己時光逆轉重新變成學生。如此的學習很勁。」過廿多年之後,《春光乍洩》的電影劇照,跟夏永康口中當年自嘲的垃圾,價值已不一樣。
夏永康說,正考慮明年再拍戲,正在寫劇本。「我始終是畫面的人,對寫故事是弱的。」由自大到忘我,他老是向自己潑冷水,我問夏永康究竟最喜歡做甚麼?他又毫不忸怩的回話:「我覺得自己攝影是副業、拍廣告是副業、拍電影又是副業,或者抽煙才是正職吧。」
他把煙絲捲成煙,點了火,煙在徐徐上升,他的五官又變成一幕蒙太奇,凝結在六、七十年代的花樣年華之中。
吾生有涯,最易燃的依舊是青春。
撰文:鄭天儀
攝影:潘志恆
(部份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我知,很多人這樣說。林海峰在電台曾形容我是那個out focus(失焦)攝影師阿Wing。」我說但林海峰還是會找夏永康拍唱片封套和硬照,他笑着聳聳肩。主修美術的他,坦誠自己其實不懂攝影,「在技術層面我出咗名──唔識。」他又老實地自嘲,到了無敵之境界。
1996年,夏永康在阿根廷拍攝劇照《春光乍洩》,才華被受讚賞,有人盛讚他懂得拿揑情緒。自此,他的鏡頭下全部熠熠明星,張國榮、梁朝偉、張曼玉和鞏俐等等,連今年郭富城影婚照,都由夏永康操刀。談起逾廿年前一幕,夏永康直言是「一場上天安排的錯誤」。
藝術,大家真係識條鐵,夏永康做過最荒誕的實驗。
「當年失焦是因為我忘記開自動模式,真的。還有我很緊張,拍的時候我全憑感覺,沒有想過它會失焦的,沖出來便失焦了。」當年,夏永康拍了一輯鬆郁蒙的錯版劇照出來,他的心離了七離。
王家衛面前驚到瀨尿
醜婦終須見家翁,他捧着那叠失焦的夏氏蒙太奇,終於來到王家衛和張叔平前,面對判刑。「我真心害怕,平時見到他(王家衛)都驚。給他看相時,我真的驚到瀨尿,真係差啲瀨咗。」重要的事要講三次,夏永康重複念白。
結果呢?
「雖然全是錯版,但他和張叔平可以圈出來用,將不能用的變成能用。單是一個圈他們已可將我一生人的錯誤改寫了。」王家衛得到一堆失焦照仍可以化腐朽為神奇。「選了相後,我看到他們對錯誤的可能性,他讓我覺得錯誤可以不是錯誤,那些錯誤讓我學識錯誤,覺得錯誤不一定是錯誤。」夏永康越說越激動,一頭亂髮在空氣中飄揚。
王家衛電影《愛神》及《2046》仍是找夏永康當攝影。「我不明王家衛為何會找你?」我挑機。
「緣份吧,或者我好彩。」夏永康若無其事聳肩,像王家衛電影不需要對白,只管有動作的在演。
畫面是一切記憶的依靠,王家衛最耍家,就是處理這種曖昧而沉實的記憶。無論是穿上旗袍扭動身體的張曼玉、鬧市中疾走的金城武,還是躺在床上自我慰藉的李嘉欣,都像碎片陷進人心。
「有次春茗我跟王家衛講,我覺得我對不起你,拍了很多垃圾,浪費你很多錢,對不起。」王家衛嘴角微微向上翹起,那只墨鏡永遠阻擋着你直接接收他的情緒。
王家衛是九十年代以來,在香港備受爭議,在海外卻被力捧的導演,早兩個月,這位康城最佳導演便拿了有「法國金球獎」之稱的「第9屆里昂盧米埃爾電影節」的終身成就獎。
「他兩位做了個示範給我看,壯了我膽子,讓我一生人放膽去試去錯,有人告訴我這是錯誤,我會反問:『為何不可以?』」王家衛讓夏永康開始思考很玄的因果問題,他覺得是對是錯也是上天安排,人應該自我而行不受牽絆。
不受牽絆不等於謙遜認命。
「你以前應該是一個挾着超級自信(super ego)的人?」我問夏永康,猶如毫無忌諱的在玩true or dare,想不到他一副泰山崩於前而面色不改之神態,繼續老實。
「係。我表面上不是很恨名恨利,但其實我是很恨的。我拍一輯相要刊登在英國雜誌,要讓老外知道我跟你不同,我要跟外國攝影人鬥,我影到這種感性的質感你們沒有。別人性感的革命性的造型,我偏偏要優雅和淒美地表達,我只想表現收藏內心的自己,要贏人,自我大到不得了。」
秘魯流浪尋回一對眼
「很純粹看攝影本身,我已經沒有這隻眼很久了,因為我要聽客人指揮,要顧慮觀眾要多like,我想很純粹看攝影本身,尋回一對未被蒙蔽的眼睛。」夏永康說。
大轉折在去年發生。西九M+替夏永康搞了個展覽,請他拍一輯作品。「整件事我籌備了很久,飛了很多人來港租了單位給他們,設計衣服、化妝、染頭髮,眾人在工作室左穿右插熱鬧到極。」他要在30日內每天拍一至兩張照片,都是沉重的作品,預計拍四十多張相。「拍到第十天左右,大家都折騰得很辛苦,我突然有所頓悟,跟形象指導說,這輯照片不用展出。」
大家儍了眼,不知夏永康是否忙昏了才說晦氣話,也不知要不要繼續下去。
「我覺得原來我做展覽一直只為滿足自己,讓人覺得我很勁。那刻,我覺得自我沒有了,那一刻我醒悟這輯相拍完便算,我已享受過程,毋須展覽,真的不需要,當下我明白讓自己知道曾真心去拍一輯相便夠了,別無他求。」
人到五十多歲,他開始思考既然是上天安排而不是自己走出來的路,功勞不應在我,應該忘我、去我。
為了找回那對眼,他跑到秘魯的森林躲起來,一個人在森林裏住了兩星期。「沒有人跟我說話,又沒有寬頻,我便天天跟魚和蚊子相處,洗滌自己。晨早六點起床,吃條香蕉便通山爬、帶着潛水相機在瀑布裏拍浪、拍水裏的魚。「我在玩耍中要尋回生命的意義,不再講求名牌、華衣。」他又試過跟一位尼姑在印度問道修行,隨意的一起坐火車到處跑,看望的由身邊圍圍轉的明星變成窮苦大眾,沒有人知他叫甚麼名字,眾生平等是人。
「以前我會做很多功課,想得很周到,要一次過贏得金牌的心態。現在已放棄這些心態,不去想。」夏永康說,最近有人請他到台灣拍攝硬照,助手問他剛下飛機要不要看場地?他說不用只想抽根煙。「我想捕捉第一次見面好像初戀的感覺,才會有靈感。我不想計劃,覺得計劃成件事便不純粹。」
夏永康說更喜歡近半年多這樣的生活,自從去完秘魯流浪後他便不再計劃,不再畫故事大綱甚至不找資料,全憑感覺行事。
「我覺得張相其實已經設計了,便開始很懶地拍,按快門時我甚至沒有望主體抽着煙在按鈕。如果已安排了這張相,我亂按應該也是這張相,我信命到了如此地步,當然此舉相當大膽,但我覺得那種緊張會帶來新的火花。」
過去半世紀,夏永康一直背着沉甸甸的「我」生活,上山下海、永劫輪迴,那自我的包袱壓到他最終失去自我。近年,他學習把身邊一件件名牌卸下,像卸下裝備,最後把夏永康這個名牌也甩掉,終於尋回我是誰。
出書搞個展也是緣份
旗未動,風也未動,是甚麼令人的心在動?我問夏永康。
「神秘的大自然教曉我生活。」他說,以前見到花草樹木與沙龍風景照會覺得老土討厭,現在反而很喜歡,很想替沒有人留意的花草樹木、天空留影。」最近,他在上海攝影藝術中心舉辦了第一次大型回顧展《越軌》,展出逾100幅他為電影、雜誌、個人項目等拍下的照片與拼貼作品,回顧自己25年的創作生涯,還出了限量一千本的一盒三冊的首本珍藏版攝影集。
「你要我審視自己的過去,我覺得好悶,拍過的照我是自己也不想重看的。」縱然粒粒巨星,夏永康就是對自己的所作所為不堪回首。這次出書也是緣份,住英國的以色列策展人Shelly Verthime一直很喜歡夏永康的作品,於是提出替他出書,再巧遇上海攝影藝術中心的藝術總監、著名中國當代藝術專家Karen Smith,一拍即合做埋攝影展。
「Shelly選了2009年電影《金瓶梅2:愛的奴隸》做封面,我喜歡她不考慮明星知名度,純粹以藝術來策劃整件事。」夏永康說。
一張照片,其實就是一部電影。大家因為電影記住了王家衛,夏永康因為捕捉了王家衛的電影語言,也成為了一套視覺美學。後來,夏永康與更多類型的電影和媒體合作,他開始使用黑白影像來說自己的故事,然後是自在的即興抓拍。
「以前失焦是錯失。現在我開始看書寫作,覺得自己時光逆轉重新變成學生。如此的學習很勁。」過廿多年之後,《春光乍洩》的電影劇照,跟夏永康口中當年自嘲的垃圾,價值已不一樣。
夏永康說,正考慮明年再拍戲,正在寫劇本。「我始終是畫面的人,對寫故事是弱的。」由自大到忘我,他老是向自己潑冷水,我問夏永康究竟最喜歡做甚麼?他又毫不忸怩的回話:「我覺得自己攝影是副業、拍廣告是副業、拍電影又是副業,或者抽煙才是正職吧。」
他把煙絲捲成煙,點了火,煙在徐徐上升,他的五官又變成一幕蒙太奇,凝結在六、七十年代的花樣年華之中。
吾生有涯,最易燃的依舊是青春。
撰文:鄭天儀
攝影:潘志恆
(部份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