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日報】【消失的檔案】
【蘋果日報】去年是六七暴動50周年,工聯會及67動力研究社罕有高調舉行公祭,形容死去的工友不是暴徒,而是民族英雄。但在《消失的檔案》部份未曝光的片段下,呈現的卻是另一景象:炸彈浪潮持續近半年,除針對紀律部隊及警署,土製菠蘿更分置於遊樂場、銀行及戲院等平民聚集的地方。有當年積極參與鬥爭的左派人士承認,罷工期間繼續有糧出,而各工會更會挑選尖兵組成炸彈隊,視鬥爭為「聖戰」、獲欽點是無上光榮。
(系列完)
「嗰時我哋響應工聯會號召,相信係一場聖戰,被選中梗係覺得好虛榮。」不願上鏡、化名阿強的炸彈隊成員如是說。首個炸彈爆發翌日,當時的《明報》社評就形容是「恐怖世界人人自危」:「燒巴士、燒電車、殺警察、打巴士電車司機、燒貝夫人健康院、炸郵政局、用定時炸彈爆炸大埔鄉事局、攻打茶樓……」
1967年,勞工權益未受法例保障,左派動員罷工曾得到社會人士同情,但隨着暴力升級,加上左報的極端報道,民心轉向。一名警員被利鈎鈎死,次日左報以「生劏黃皮狗」作大字標題;就連炸警署亦被左報稱為「炸得好,炸得妙,炸得痛快」。
事實上,六七暴動深受文革影響,北京支持鬥爭經費,透過工聯會向罷工工人發薪,當時就有所謂「一罷到底」,港澳工委都全情投入反英抗暴,甚至極端至視一般公務員及其家屬為「敵人」。
真炸彈1,167枚 死傷無數
在極左思潮影響下,「黃皮豬」是香港人,「白皮狗」是外籍人士,都是要炸要殺。在六七暴動期間,有紀錄的真假炸彈便達8,074枚,其中真炸彈佔1,167枚。部份炸彈火力猛烈,放在灣仔消防局對開電車月台上,威力足以令正在三樓窗邊工作的東區副消防區長簡文當場慘死,身旁太太重傷。
暴動的8個月裏,政府軍火庫火藥多次被竊,工會動員往往以「聖戰」作比喻,炸彈隊隊員巢穴幾星期換一次。他們行動保密,只聽從上線指示,家人戰友亦不知情。有人投彈時失手自爆而死,有人受傷入獄。時任政府新聞處助理新聞總監Peter Moss曾帶領採訪隊拍攝暴動,他不諱言每朝醒來,都為仍然生存而感恩:「他們竟敢殺害無辜的人,這根本是恐怖主義行為,是針對香港人而非香港政府。」
7月14日《明報》社評以〈為何要燒貝夫人健康院?〉為題提出疑問:「健康院長期來為貧民診療疾患……除了和貧苦大眾為難之外,這種行動有甚麼意義?」暴徒在港九發動血腥恐怖暴行,其中以屈地街炸彈案最令人髮指,約30名男女輪候電車上班期間被投擲炸彈。只是物換星移,50年後的今天,左派人士稱當年參與鬥爭者為民族英雄;而主催這場戰爭的工聯會楊光,更在2001年獲頒特區政府最高榮譽大紫荊勳章,確實諷刺。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