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娛樂
詳情#
【蘋果日報】原本我想定題「當政客跟藝人想法吻合……」說林鄭特首為填海計劃造勢,自言巧合地與劉德華「冇夾過」而想法一致,甚至連用詞都複製般「快啲做即刻做」朗朗上口,如華仔宣傳口吻,卻被說成「死亡之吻」。
死亡之吻,是粉絲擔心華仔與政客扯上關係,而被政客拖垮。上周拙文已說,香港人對華仔有過高聯想,卻因一個「民間特首」標籤,而隨時反諷地見他形象土崩;不過死亡之吻更厲害,是政客把藝人說得跟自己志趣相投,就是避無可避的「親疏有別」新版本,讓曾蔭權不懂做的「藝人政治化」工程,先於填海上馬!
香港演藝界自60、70年代起飛,一直「去政治化」而娛樂為上,間接配合港英政府殖民大業,要大眾追電視追明星而消耗體力,少搞社運。然而四十年過去,今日管治失衡、全民政治、偽善浮面,連藝人也隨時被說成「偽人」;更何況由政府要港視失去發牌及強推國民教育開始,以至雨傘運動,都有藝人參與,就可知演藝與政治,不再若即若離。
宋康昊被列黑名單
雨傘運動期間,華仔與發哥都有支持學生,秋生與阿澤甚至說得更多,而有傳官方列黑名單,教藝人在中港演出都有困難。其時沒有政府官員會為藝人說項,因為如果真有所謂「死亡之吻」,那開口撐藝人,猶如自刎!是故官員一方面會說珍惜演藝界,另一方面卻不為業界打強心針,保證香港藝人不被秋後算賬。
由此去想,偽善者,非藝人,而是隨時見位可入,取藝人口吻而建構一己說法的政客!然而如果政客細想以下案例,就可知搬弄親疏,都是死亡之吻。
首個例子,是南韓的宋康昊,幾年前拍《逆權大狀》的同時,與不少藝人因支持在野黨及發表反對其時總統朴槿惠的言論,而遭政府列入黑名單及封殺,甚至限制與他們相關的電影項目申請官方資助;第二例子,是《作死不離3兄弟》、《打死不離3父女》及《打死不離歌星夢》的印度男演員阿米爾汗(Aamir Khan),在當地製作及主持揭露社會問題的電視節目《真相訪談》,雖未有前任與現任總理反對,但Aamir揭露過的官方問題,比如醫療制度,都招徠官員批評。
「南韓發哥」與「印度劉華」,都為政治發聲無數,而官方黑名單,都是惡意的「死亡之吻」;林鄭對香港劉華的「善意」親熱,與南韓或印度孰善孰惡,其實都只為疏理門戶!林鄭的死亡之吻,動聽處是認同劉華,但其實也如同兩國官方面對藝人反對聲音一樣,展示威權,暗示順意如行者,才可得到她的深切祝福(如預祝劉華演唱成功)。
是故林鄭親劉華,粉絲或會為死亡之吻而擔心;然而隱憂更是,倒過來看,也是林鄭驅逐異見的措舉——如果演藝界也要工作簽證才可開工,那就可想而知,有多少人或早已被DQ了。
撰文:陳嘉銘
本欄逢周二刊登
【娛.文.樂】
陳嘉銘,以文字品評娛樂,用筆桿敲擊文化。在大學教授電視電影,於生活敬愛動物生靈。
死亡之吻,是粉絲擔心華仔與政客扯上關係,而被政客拖垮。上周拙文已說,香港人對華仔有過高聯想,卻因一個「民間特首」標籤,而隨時反諷地見他形象土崩;不過死亡之吻更厲害,是政客把藝人說得跟自己志趣相投,就是避無可避的「親疏有別」新版本,讓曾蔭權不懂做的「藝人政治化」工程,先於填海上馬!
香港演藝界自60、70年代起飛,一直「去政治化」而娛樂為上,間接配合港英政府殖民大業,要大眾追電視追明星而消耗體力,少搞社運。然而四十年過去,今日管治失衡、全民政治、偽善浮面,連藝人也隨時被說成「偽人」;更何況由政府要港視失去發牌及強推國民教育開始,以至雨傘運動,都有藝人參與,就可知演藝與政治,不再若即若離。
宋康昊被列黑名單
雨傘運動期間,華仔與發哥都有支持學生,秋生與阿澤甚至說得更多,而有傳官方列黑名單,教藝人在中港演出都有困難。其時沒有政府官員會為藝人說項,因為如果真有所謂「死亡之吻」,那開口撐藝人,猶如自刎!是故官員一方面會說珍惜演藝界,另一方面卻不為業界打強心針,保證香港藝人不被秋後算賬。
由此去想,偽善者,非藝人,而是隨時見位可入,取藝人口吻而建構一己說法的政客!然而如果政客細想以下案例,就可知搬弄親疏,都是死亡之吻。
首個例子,是南韓的宋康昊,幾年前拍《逆權大狀》的同時,與不少藝人因支持在野黨及發表反對其時總統朴槿惠的言論,而遭政府列入黑名單及封殺,甚至限制與他們相關的電影項目申請官方資助;第二例子,是《作死不離3兄弟》、《打死不離3父女》及《打死不離歌星夢》的印度男演員阿米爾汗(Aamir Khan),在當地製作及主持揭露社會問題的電視節目《真相訪談》,雖未有前任與現任總理反對,但Aamir揭露過的官方問題,比如醫療制度,都招徠官員批評。
「南韓發哥」與「印度劉華」,都為政治發聲無數,而官方黑名單,都是惡意的「死亡之吻」;林鄭對香港劉華的「善意」親熱,與南韓或印度孰善孰惡,其實都只為疏理門戶!林鄭的死亡之吻,動聽處是認同劉華,但其實也如同兩國官方面對藝人反對聲音一樣,展示威權,暗示順意如行者,才可得到她的深切祝福(如預祝劉華演唱成功)。
是故林鄭親劉華,粉絲或會為死亡之吻而擔心;然而隱憂更是,倒過來看,也是林鄭驅逐異見的措舉——如果演藝界也要工作簽證才可開工,那就可想而知,有多少人或早已被DQ了。
撰文:陳嘉銘
本欄逢周二刊登
【娛.文.樂】
陳嘉銘,以文字品評娛樂,用筆桿敲擊文化。在大學教授電視電影,於生活敬愛動物生靈。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