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娛樂
詳情#
【蘋果日報】選秀節目《全民造星》終章,周慧敏登場,開口就說參賽者的廣東話懶音嚴重,提醒各位「咬字要正」,否則廣東話早晚消失,儼然粵語保育大使。
當周慧敏都開口撐正字正確,可想而知那不純粹是演藝技巧,更是語言政治,教年輕人從語音上保護本土傳統,曲線回應教育局長早前輕視廣東話的狂言。
不過玉女掌門的說法其實值得深思,尤其對應香港流行文化,應該追問的是,當她說要咬字正確時,其實是在說甚麼?而廣東話在電視電影裏,又是否必然要字正腔圓,才能代表本土香港?
周慧敏的善意提醒,當然是想年輕人即使只為語音,也要對粵語用心;然而若放在香港流行文化脈絡去想,其實所謂「廣東話」咬字,根本從不純正。比如六、七十年代走入平常百家的公仔箱,就有沈殿霞用脫不掉的上海口音說廣東話;至於每年籌款節目的新馬仔獻唱,喉沙拖音騰騰震入型入格,卻不是字字咬正,反而更見淒涼。及至八、九十年代,電影銀幕常見有外國人扮警司高官,若非河國榮般真人演繹,就是配音演員夾口形扮「鬼佬口音」,讓觀眾念口簧都識字字歪讀,調高發音,扮外國人說廣東話而就像集體回憶。
星二代中英夾雜
不過更可圈可點的,是其後明星二代長大,個個留學歸來,進入娛圈而把廣東話都說得像ABC或BBC般「良莠不齊」;舉例說吳耀漢兒子吳嘉龍、洪金寶兒子洪天明、成龍兒子房祖明、胡燕妮兒子尹子維等等,都廣東話咬字不正,還未計王敏德、吳彥祖、陳冠希、Maggie Q等等「鬼鬼哋」演員,正好讓香港電影模擬「國際化」感覺,在九十年代尾大拍英粵語夾雜的「跨國動作警匪陰謀」類型大電影,為的就是合理化又中又英而廣東話必然唔鹹唔淡的對話戲軌。
更埋身的,是本地捧紅的Twins或Cookies,在二千年打後上場,全女班個個懶音非常,然而又會被想作懶音可愛;雖說這不是可作鼓勵的咬字作法,但無可否認,其時的青少年對廣東話hea出懶音,是最能表現他們的隨心所欲隨遇而安。當然今日蔡卓妍與鄧麗欣都雙雙苦練咬字,各自演技有成,不過我們亦同樣愛周秀娜的咬字不正,甚至接受金剛從來沒有咬過正字,卻竟然主持本土節目!由此可見,香港娛樂影視,根本就是眾多咬正或不咬正的廣東話大染缸,卻多姿多采。
這個說法,不一定人人接受,尤其若說語言傳承理念,就更會堅持咬字純正。然而本地流行文化畢竟都是靠雜燴人才共冶一爐,廣東話雖說在七十年代慢慢讓人心向香港,卻見口音難純,而又竟然跟本地娛樂象徵如出一轍,眾聲喧嘩。
是故當周慧敏說咬字要正,其實是維繫粵語標準之舉;但若說香港影視娛樂,就更見如把廣東話放入萬花筒,沒有單一圖像,卻可以扭出萬變的語音系統。
撰文:陳嘉銘
本欄逢周二刊登
【娛.文.樂】
陳嘉銘,以文字品評娛樂,用筆桿敲擊文化。在大學教授電視電影,於生活敬愛動物生靈。
當周慧敏都開口撐正字正確,可想而知那不純粹是演藝技巧,更是語言政治,教年輕人從語音上保護本土傳統,曲線回應教育局長早前輕視廣東話的狂言。
不過玉女掌門的說法其實值得深思,尤其對應香港流行文化,應該追問的是,當她說要咬字正確時,其實是在說甚麼?而廣東話在電視電影裏,又是否必然要字正腔圓,才能代表本土香港?
周慧敏的善意提醒,當然是想年輕人即使只為語音,也要對粵語用心;然而若放在香港流行文化脈絡去想,其實所謂「廣東話」咬字,根本從不純正。比如六、七十年代走入平常百家的公仔箱,就有沈殿霞用脫不掉的上海口音說廣東話;至於每年籌款節目的新馬仔獻唱,喉沙拖音騰騰震入型入格,卻不是字字咬正,反而更見淒涼。及至八、九十年代,電影銀幕常見有外國人扮警司高官,若非河國榮般真人演繹,就是配音演員夾口形扮「鬼佬口音」,讓觀眾念口簧都識字字歪讀,調高發音,扮外國人說廣東話而就像集體回憶。
星二代中英夾雜
不過更可圈可點的,是其後明星二代長大,個個留學歸來,進入娛圈而把廣東話都說得像ABC或BBC般「良莠不齊」;舉例說吳耀漢兒子吳嘉龍、洪金寶兒子洪天明、成龍兒子房祖明、胡燕妮兒子尹子維等等,都廣東話咬字不正,還未計王敏德、吳彥祖、陳冠希、Maggie Q等等「鬼鬼哋」演員,正好讓香港電影模擬「國際化」感覺,在九十年代尾大拍英粵語夾雜的「跨國動作警匪陰謀」類型大電影,為的就是合理化又中又英而廣東話必然唔鹹唔淡的對話戲軌。
更埋身的,是本地捧紅的Twins或Cookies,在二千年打後上場,全女班個個懶音非常,然而又會被想作懶音可愛;雖說這不是可作鼓勵的咬字作法,但無可否認,其時的青少年對廣東話hea出懶音,是最能表現他們的隨心所欲隨遇而安。當然今日蔡卓妍與鄧麗欣都雙雙苦練咬字,各自演技有成,不過我們亦同樣愛周秀娜的咬字不正,甚至接受金剛從來沒有咬過正字,卻竟然主持本土節目!由此可見,香港娛樂影視,根本就是眾多咬正或不咬正的廣東話大染缸,卻多姿多采。
這個說法,不一定人人接受,尤其若說語言傳承理念,就更會堅持咬字純正。然而本地流行文化畢竟都是靠雜燴人才共冶一爐,廣東話雖說在七十年代慢慢讓人心向香港,卻見口音難純,而又竟然跟本地娛樂象徵如出一轍,眾聲喧嘩。
是故當周慧敏說咬字要正,其實是維繫粵語標準之舉;但若說香港影視娛樂,就更見如把廣東話放入萬花筒,沒有單一圖像,卻可以扭出萬變的語音系統。
撰文:陳嘉銘
本欄逢周二刊登
【娛.文.樂】
陳嘉銘,以文字品評娛樂,用筆桿敲擊文化。在大學教授電視電影,於生活敬愛動物生靈。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