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獲移植重生 三腎跑手戰全馬 長青網文章

2018年11月2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8年11月27日 09:31
2018年11月27日 09:31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蘋果日報】馬拉松跟器官移植看似沒有多大關係,然而,有病人透過器官捐贈後重獲新生,繼而踏上挑戰馬拉松之路,證明移植手術是有價值;也有曾經捐肝救母的前電台主持人,在手術後更珍惜往後能夠繼續跑步的機會。進行肝臟移植手術的外科專科醫生也說,人到中年,跑步是對自己的重新肯定。
換肝聖手:別睇小自己
於2010年底進行了腎臟移植手術的陳國明有「三腎跑手」之稱,20年前被確診患有慢性腎病,2010年起輪候器官移植,不足一年便等到,並於同年年底進行器官移植手術,由於不需摘取原本的兩個腎,從此體內多了一個腎,三腎跑手的得名由此而來。陳國明自言是幸運的,「我覺得唔可以浪費呢個好彩,亦都想證明畀人睇做完呢個手術係有價值」,於是手術後三年,陳國明參與了人生首場全程馬拉松賽事,也到世界各地參加馬拉松賽事,「做好自己能夠做嘅嘢,希望令市民覺得捐贈器官唔係無用」。
曾捐肝救母的前電台主持人許耀斌自大學時期已有跑步的習慣,2009年許耀斌進行了肝臟移植手術,手術後花上一些時間讓身體復元,其間亦明白自己對於運動以及跑步的渴望,「將來好想做返呢啲嘢」。現時中央器官捐贈登記名冊上有接近30萬人登記,許耀斌認為,「依家好似將責任放咗喺最熱心嘅市民身上,咁樣好似唔係好對路」。無論是捐贈器官的許耀斌,或受贈的陳國明,均盼望市民願意登記器官捐贈,讓器官衰竭的病患者有多一分生存的曙光。
有「換肝聖手」之稱的外科專科醫生夏威與陳國明和許耀斌相識多年,更曾一起跑過馬拉松,他見證着有器官衰竭問題的病人在輪候器官時的煎熬,在替病人換肝時,也不斷考驗他的意志力,夏威說,肝臟移植手術一般需時甚長,「最長試過做22個鐘嘅手術」,透過跑步亦能提高耐力和專注力。一直有跑步習慣的夏威說,早年的跑步跟後期有了不一樣的感受,「我諗依家跑步係對自己重新肯定,永遠唔好睇小自己」。
■記者李雨夢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