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南華班主、博美投資集團主席羅傑承(洋名Steven)當年靠港澳地產致富,先後從事電影、股票、娛樂和足球等業務,生意上經歷過大起大落,近年集團憑經營卡拉OK的Red MR再為事業展開新一步。羅笑言一生傳奇可輯錄成書,「理財和做生意一樣,需要前鋒和後衛,前鋒目標賺錢、後防要守財,自己後防部分較差,都交由太太負責」。
羅傑承又說,新一代要打「前鋒」比較困難,相比20年前,現時外來資金實在太多,資本較少的年輕人要發達的機會愈來愈少。
自言賺錢叻 守財靠太太
澳門長大的Steven,讀書時已喜歡「夾Band」,中二時已跟樂隊温拿和歌星許冠傑同台演出,故中五畢業後毅然隻身來港,在尖沙嘴及灣仔等酒廊和餐廳擔任歌手,累積了豐富的人脈,之後更擔當眾多歌星的經理人,17歲時月入已有7000元至8000元。當年假髮廠女工連加班,每月工資約有千多元,美孚新邨500呎單位,售價約為3萬多元。70年代生活風光,「當時晚晚又煙又酒,骨瘦如柴,又發不成歌星夢,在父親責罵聲下,便回澳門一外資銀行工作,一做便做了5至6年」。
銀行工作期間,他很多時要處理貸款服務,1985年遇上一位急於周轉的客人,便從老闆借了一筆錢,從客人手上接過富豪(Volvo)汽車在澳門的代理權,幸運地Volvo在世界巡迴房車賽贏得總冠軍,車行由1個月只賣2至3輛房車,變為沽出70至80輛,即使車身刮花了,客入也爭相搶購,令他賺得人生第一桶金。
開電影公司清盤收場
Steven廿歲出頭便賺得大錢,究竟有什麼理財方法?他明言,現在的年輕人不懂理財,理財和做生意一樣,前鋒和後衛為最好的配搭,自己屬於前鋒,有創意去賺錢,太太則作為守財的後防,時常發出負面聲音在旁警惕。不過他承認現時作「前鋒」發圍很難,新一代的機會愈來愈少,若一筆過給你借貸5億元,每年爭取5%回報,在樓市前景不明朗、外來資金太多下,你都會很「頭痕」,不知如何賺錢,相比20年前,出路反而有很多。Steven事業並非一帆風順,30歲時經人介紹下進軍香港電影業,成立永高電影公司,惟最後清盤收場,人生中第一次面對失敗。他說,「因為『少年得志』4個字。當初只是拍電影,連續拍幾套戲很快就賺了幾千萬元,其後得知發行電影和戲院收取的佣金也很多,發展30多家戲院的院線,開展『一條龍』的電影事業。當時支出甚大,一套電影賣座時,自然賺得盤滿鉢滿,相反只會骨牌式倒塌,計及交租、小食和工作人員的薪金等,蝕了一大筆錢。」
潦倒時期 晚晚爛醉到天光
他道出從未公開的「逆境波」秘密﹕「曾有兩年時間(人生)的確低沉,以往很多天王巨星陪你食飯飲酒,當失敗時所有人一下子消失,那段時間很難捱,像拍電影般,晚晚飲醉至天光,不知怎樣回家,每晚嘔4至5次,連續飲了半年」。
生活潦倒期間,他結識了不同階層的朋友,慢慢重拾心情,輾轉成立證券行,做回「正行」的股票和地產業務,當年港交所(0388)上市,他獲得一批港交所股份,2001至2002年亦賣出經紀牌照,賺了幾千萬元。「做生意要懂得收手,生意站穩陣腳後便重回娛樂圈,今次捲土重來不會再為名譽與其他公司力爭,以保本為原則,做娛樂圈一哥,只會死得快些」。
撰文:劉佩珊、龍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