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負責學校課程發展和開發教材的教育局課程發展處,去年運作開支達2.19億時,去年另獲立法會撥5200萬元發展電子學習資源庫,為教師提供免費教材。但本報發現,教育局網上教材庫部分材料多年不更新,如科學科仍用2003年SARS作教材,又有部分網頁內容已消失等。有校長指出,教育局應跟學校和書商檢討教材出售指引,官方若要增加教材製作,便應增加人手。
教育局為減少教師依賴書商贈送或購買的教材,近年開發網上教學資源庫,為教師製作免費電子教材,並收集有用網址和教學示例,方便教師備課。這些工作主要由課程發展處及資訊科技部門負責,其中課程發展處2011/12年度預算經費達2.19億元,較去年增加3.7%。另外教育局獲立法會批出5200萬元非經常開支,推行第三個資訊科技教育策略,增聘人手開發電子教材。
未察網頁消失 部分資訊4年未更新
雖然官辦教材資源增加,但本報瀏覽教育局教材庫網頁,卻發現部分資料過時。其中科學教育教材庫最新覆檢日期是2009年6月,但部分內容已多年沒有更新,另外「升中銜接課程」教材在2007年更新,其中一個材料是介紹2003年SARS事件的電子簡報檔案,簡報內有關中大醫學院SARS網站的連結網址,但該連結現已被轉至中大校內健康促進及防護網頁,反映局方並無更新這些材料。而教材庫的會考「科學與科技科」網頁,亦自2008年8月沒再更新,去年和今年會考的獨立專題研習課題也沒有上載到網頁,課程簡訊也在2007年11月停止更新。
學校需依賴書商 倡教局增人手製教材
對於教育局教材庫內容過時、部分資料不全,有中學校長認為現階段仍要依賴書商過往免費提供的教材。津貼中學議會主席廖亞全說,「教育局剛開始製作電子教材,學校暫時仍要依賴書商的教材」。他指出,近年教育局集中人手應付新高中課程和教師培訓,令製作教材的人手有限,認為教育局若要增加教材供應,需增加相應人手。
通識教育教師聯會主席許承恩指出,「通識教育科網上資源平台」只有部分內容可供參考,「即使採用資料庫的資料也要自行剪裁,若預備一周課堂的內容,需花數小時整理」。他認為,資源庫的內容不足以應付全年教學所需,更新速度較慢,「資料庫的『熱點事件』仍停留於財政預算案、申辦亞運和固體廢物等」,未能追上時事發展,有需要使用坊間的通識參考書配合教學。
教育局至截稿前未有回覆本報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