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面對政府決定向外判工發有薪休息日的「示範」,香港總商會、香港中華總商會和香港工業總會均認為,對中小企的經營有壓力,呼籲企業按實際經營情况決定如何應付最低工資所致的成本上漲;其中有保安公司管理層直言,「若(向員工)發有薪休息日,一定會蝕」。
各大商會籲企業自決應對
一度聘請逾500名僱員的信誠保安顧問有限公司,其執行董事郭志雄表示,自2010年5月起精減人手,至現在只剩下約130人,「壓力真的大了很多,即使不計有薪休息日,(保安員的)工資亦上升10%至30%……若發有薪休息日,一定會蝕」。他表示,該公司沒有經濟能力跟隨政府向員工發有薪休息日。
除了保安業,飲食業是另一個重災區。餐飲業聯業協會會長黃家和指出,政府津貼有薪休息日的做法雖不可說是指引,但對私營企業構成一定壓力,若不跟從政府做法,餐飲業又會被標籤為無良僱主,「不是計就有良,不計就無良,應視乎個別企業的能力」。他呼籲業界和僱員理性考慮實際經營情况作決定,他認為小型快餐店承受的壓力最大。
促訂明飯鐘休息日可不計薪
對於政府的「示範做法」,香港總商會立法會議員林健鋒直斥,政府應出來說清楚,最低工資不包括飯鐘錢及有薪休息日,「近年港元貶值,加上入口價、燃油費和租金不斷上升,中小企業面對很大的經營困難」。他直言,中小企為了生存下去,不可避免裁員﹕「人手調配一定會發生,這效應不會在一兩天內出現,但一兩年間一定會全部浮現。」
林健鋒相信,中小企未來很可能通過投資機器和自動化等方式減省人手,「受影響一定是消費者,首先服務質素會因減省人手而下降,價錢亦會上升,成本最終會轉嫁消費者」。
中華總商會會長蔡冠琛表示,政府的「示範」對中小企構成壓力,對一些原本不計有薪休息日仍有經濟困難的中小企,會造成困擾,年長的僱員或會成為企業壓力下的裁員對象。
外判公司批政府補貼不足
雖然外判公司有政府津貼,但環境衛生業界大聯盟召集人甄瑞嫻指出,政府的津貼根本不能覆蓋因最低工資而增加的開支。她說﹕「在補貼下,每名員工每個月我們都要補貼300元,1000人就要貼30萬元,還有一年半合約,我們可以補貼多少?」她指出,政府完全沒諮詢外判商意見,單方面作有關決定,根本不了解業界能否應付。工總副主席劉展灝亦表示,雖然政府為外判工的休息日計薪,但商界盈餘不及政府,尤其中小企首當其衝,最低工資下薪酬開支大增,未必可以跟隨政府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