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港股昨反彈158點,收報24135點,成交縮減至776億元。繼高盛指商品資源值博率下降後,瑞信亦建議減持估值高昂的周期性股份,包括內地的金屬和水泥股,而大摩亦指出,發達地區下半年增長動力料放緩,企業邊際利潤或低於預期,市場會否提前反映,將是短線較大風險。當然,券商均未明顯「轉軚」,仍然審慎樂觀,港股仍有空間輪流炒。
今年首季強者愈強,水泥、煤炭、中資電訊股等均長升長有,但近期升幅明顯放緩,取而代之的則是落後股。先是內房股,日前輪到中資電力股起動(炒作加電費,但上調後仍虧損,升勢曇花一現),近兩日輪到航空股,3隻內地航空股兩日累積抽升達10%至20%。
撇除中資電力股不談,內房股與航空股有一個相同特點,就是有長期困擾股價的利淡因素,及後再出現重大利淡消息,將估值打壓至超低水平,然後出現火鳳凰般的回升。內房股由去年第2季開始持續受到中央打壓,今年有更大規模限購,2月份銷情頓遇冷鋒;航空股先是憂慮高鐵分流,人民幣升值速度亦有放緩迹象,加上油價急升,南航(1055)市帳率一度低於1倍。
新地市帳率跌至近年低位
從這個思路尋找投機對象,說不定本地地產股有機會。本港樓價持續上升,年初至今輕而易舉地便升了達10%,但地產股股價卻疲不能興,龍頭新地(0016)年初至今便下跌1.83%。主要原因,離不開利率上升、本地銀行銀根趨緊等因素。雖然實質上未有明顯影響,但投資者的觀感已變,對股價的阻力便會相當強大,看看內銀股過去兩年的情况便可知。
不過,因應樓市急升,政府在壓抑投資需求可做的已不多,唯有從供應方面着手,財爺昨天說「大規模」在第2季推出12幅地皮,可建2650個住宅單位。升10%才有2650個單位,即使未計算港鐵(0066)供應,亦可知政府若非無地應市,便是無意對樓市動真格。再者,若樓價轉趨平穩,則供應可能更少,政策對發展商仍相當有利。
至於利率方面,觀乎美國失業率高企而通脹仍然溫和,便可知尚有大量過剩產能,經濟動力仍然疲弱,就算如市場預期般在今年底明年初加息,幅度亦會極溫和,開展加息周期的可能性仍低,相對中港經濟來說,按息仍會是超低水平。相反,若美國真的持續加息,反映當地經濟強勁,中港市況自然更暢旺,在內地資金源源不絕流入本港樓市下,樓價更難下跌,而租金亦會反覆上升,一如80、90年代般,利率和樓價同步上揚。
在資金輪流炒作之下,一旦地產股進入視線範圍,上升空間不小。以新地為例,現價市帳率為1.15倍,不計08年底海嘯期間的估值,這是過去7年以來的低位【圖表1】,亦低於這段期間的平均數1.29倍,隨時有10%至20%的上升空間。
銷售強勁 恒大可留意
另外,陸續有更多券商看好內房股前景,高盛和匯豐證券同時看好第2季前景,而年初至今銷售額僅次於萬科的恒大(3333)便急升6.59%報5.01元【圖表2】。券商論據離不開發展商資金充裕(去年銷售強勁、年初至今發債已籌集67億美元)、住屋需求強勁、估值吸引等。當然,到最後銷售才是一切,而恒大管理層預計到第3季尾已可達到全年700億元人民幣的目標,筆者料重估工作尚未完結,最樂觀估計可見6元,可留意。
另外,意馬國際(0585)昨晚發通告稱,梁伯韜及鍾楚義持有的Idea Talent如期行使期權,按每股0.076元的認購價,認購15億股,完成後持有股份增至27億股,佔集團已發行股份27.3%,成為單一大股東。認購價按原定的0.08元調整至0.076元,集團指所得1.14億元用作公司營運資金。
撰文:江宗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