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中國評論﹕貨幣政策料「適度從緊」孆憛G孫嘉業長青網文章

2011年04月1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04月14日 05:59
2011年04月14日 05:59
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明報專訊】由全國工商聯領銜,內地24個商會聯合發出「為國分憂」不加價的「倡議書」,頗有點「共赴國難」的味道,上一次向全國私企發出這類呼籲,還是60年前的韓戰時期,由此可見當局對當前內地通脹形勢憂心忡忡,從昨天溫總主持國務院會議,把保持物價穩定當作當前的「首要」和「最緊迫」的任務,可見一斑。

在國際貨幣基金(IMF)對中國的資產泡沫發出警告的同時,標準普爾和惠譽也對內地地產公司和人民幣的評級從「穩定」調整至「負面」,顯示外界對當局控制通脹能力的質疑。沒有人會懷疑,工商聯昨日的舉動是奉當局之命,而當局出到商會呼籲和發改委約談這些招數,無非是對通脹這隻出閘猛虎苦無良策,只能祭出行政、經濟、市場多管齊下的「組合拳」,期能遏其來勢之洶湧。正如昨日國務院會議所言,「控制在可承受的限度內」。

抽銀根措施陸續有來

上周六晚10時,新華社特別通電撤換之前所發的「溫家寶在浙江考察」一稿。細心比較舊稿,新稿在溫總強調的任務中,在「綜合運用好公開市場操作、存款準備金率、利率、匯率等多種價格和數量工具」和「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加強對實體經濟的支持」之間,增加了「消除通貨膨脹的貨幣因素」11個字。這一細節在內地微博上被廣泛解讀為「總理親自承認鈔票印多了」,但實際卻是透露了內地下一步遏抑通脹的路數:加息、加準備金等措施陸續有來。光大(集團)董事長唐雙寧的一篇文章近日在內地網上被廣泛轉載,其主旨就是「穩健」、「適度從緊」才應是中國貨幣政策的常態選擇。「從緊」、「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應該慎用。除非萬不得已,中國不可採用「寬鬆」(積極)的貨幣政策。由此可管窺未來的政策取向。

孫嘉業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