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內地通脹5.4% 港勢受累長青網文章

2011年04月16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04月16日 09:12
2011年04月16日 09:12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國家統計局宣布,內地3月份消費物價指數(CPI)達到5. 415%,是32個月來的新高。發言人盛運來警告,內地農產品、日用品等價格上漲,「香港那邊肯定會受一些影響」。同一日,世界銀行行長佐利克在華盛頓表示,全球食品漲價已到「臨界點」,小麥、食糖及食油更是重災區。本報根據世銀行長的說話,統計米麥、糖和油三類食品的本地價格,發現香港遠不止受「一些影響」,有食油過去4個月的加幅接近40%。

米麥、糖和油三類食品是本港餐飲業最關鍵原材料,業界表示,瘋狂通脹導致營運成本激增,食肆被迫加價。打工一族則更艱難,薪酬加幅遠追不上通脹(見另稿),香港人力資源管理學會在3月發表的研究顯示,預計今年本港消費物價指數將高達5%,僱員平均加薪幅度約3%,加薪幅度跑輸通脹。

本地食肆在食品漲價下影響最大,蛋撻王董事總經理莊裕坤表示,麵粉供應商已預告將再加價12%,加幅比以往為高,拉高營運成本。香港食品委員會主席黃家和表示,食材佔食肆營運開支約四成,食肆在過去一年曾加價15%應付食材加價,「但仍個個叫救命」,倘若食材繼續加價,食肆唯有再加價平衡成本。

食材狂加價 老闆喊救命

世銀行長佐利克昨在世銀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表示,全球食品價格比一年前上漲36%,直逼2008年爆發糧食危機時的價格峰值,「全球食品價格已到了一個真正的『臨界點』」。他引述世銀食品價格指數(Food Price Index)說,去年以來,全球小麥價格急劇上漲,全球穀物價格在10年6月至今年1月漲逾一倍,食糖與食用油價格則在10年第四季度,分別上漲20%和22%。

世銀﹕全球糧價達臨界點

國家統計局昨天亦發布今年首季CPI,與去年同期相比上漲5%,當中以食物類加幅最高(11.0%),其次是居住類(6.5%)。發言人盛運來回答記者提問時更明言,香港與內地的貿易進出口量比較大,內地農產品、日用品等商品的價格上漲,「香港那邊肯定會受到一些影響」。

事實上,本港食品的加價之風早在去年揭幕。消委會於2009年及2010監察本港3間大型連鎖超市的電子掃描數據,統計了200項貨品,發現四成半貨品曾於去年加價,整體平均加價1.7%。以組別計算,屬穀麥類的粉麵、食米和麵包分別上升1.5%、1%和0.3%,朱古力和糖果組的總平均售價上升5.4%,當中兩款的升幅更達二至三成。加價趨勢在今年首4個月依然持續,本報比較消委會格價網超市1月1日食品價格與昨日價格,發現多款穀麥、糖和食油加價10%至40%不等,以萬歲粟米油(3.5公升)為例,4個月升幅就高達37.7%;金象牌頂上茉莉香米(5公斤)則加12.6%。

經濟師料港今年通脹4.7%

匯豐環球研究大中華區經濟師郭浩庄表示,由於資金流動性仍然充裕,食品、商品價格、工資及私人租金都有上升壓力,預期今年本港通脹4.7%,稍微高於港府在公布預算案時預測的4.5%。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