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北京大學校長周其鳳前日首次就約談學生的「會商制度」作出回應,他表示,制度的初衷僅在於對「問題學生」盡早關懷和指導,協助他們克服困難。但未提及為何會商對象包括「思想偏激」的學生。周其鳳透露,他最近去紐約與當地北大校友見面時,有過百校友提到會商問題。至於外界要求開除推出該制度的學工(政工)部老師,周其鳳則說要「寬容對待」年輕老師。
《瀟湘晨報》報道,周其鳳前日在首屆嶽麓教育論壇上,就被外界狠批的「會商制度」作出回應,指「會商制度」被社會「誤讀」。他表示,「最近到紐約去見校友,100多名校友提的第一個問題就是關於會商,新聞媒體也多次聯繫,想要我談談這個問題。」
「思想偏激」引發熱議
從去年11月起,北大在醫學部、元培學院試點,對學業困難、思想偏激、心理脆弱、經濟貧困、學籍異動、生活獨立、網絡成癮、就業困難、罹患重大疾病、受違紀處分等10類學生實行「學業會商制度」,其中「思想偏激」一項隨即引發社會熱議,多數人質疑,把「思想偏激」學生一並作為管制對象,實際上是對北大精神的背叛。
對這些質疑,周其鳳說道:「會商不是管制學生,也不是處罰學生」。他說,會商的提出與自己有關,「剛到北大當校長不久,接到一位家長的信,信中說那位家長的孩子曾經非常的優秀,但在北大讀書時沒有把握好,功課一科一科地『掛』(退步),最後只能離校。」他說,對這些學生,學校應盡可能「早關懷、早指導」,幫助他們渡過難關。建立會商制度的出發點正在於此。
如何去定義學生類別
「曾有人給我寫信,認為這樣(建立會商制度)的學工老師,不符合北大的精神,應該開除。」周其鳳說,其實這是一個30多歲的學工幹部,「但我做校長的做不出這樣的事情,我想還是得寬容,對學生要寬容,對年輕的老師也要寬容。」
對周的回應,中國社科院社會學所研究員唐鈞仍有質疑:「如何去定義大學裏成績較差、思想偏激等學生?學校實施重點會商的目的是什麽……我並沒有弄懂北大校長的真正意圖。」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則認為,周其鳳的回應,從字面意思理解,承認這是錯誤的決定,「如果周校長不是這個意思,就會出現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