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收到蘇小姐的諮詢,即時有兩個感覺──喜與憂。
喜的是蘇小姐在這個年歲已年薪達50萬元,擁有一個屬於自己價值達336萬元的物業,有70萬元價值的股票,有10萬元的現金,有每月額外自願性供強積金6500元(蘇小姐沒有提供其保留帳戶的現值),有每月供強積金2000元(蘇小姐沒有提供其現時僱主強積金計劃現值),有一份或多過一份人壽保險(蘇小姐沒有提供其保障額度及險種),有公司提供的醫療保障(蘇小姐沒有說明是否單指門診,是否包含住院或是否需要墊底),令人羨慕。
憂的是芳齡40兼單身的蘇小姐的物業是近期才購入的,要每月供7800元,為期20年,即超過蘇小姐期望在55歲時退休多5年,在未來1至8個月,本地息口很大機會上調,影響按揭利率,雖然蘇小姐沒有說明採用定息或定額還款方案,按揭利息上升會導致還款期延長或增加每月還款金額,這可以影響蘇小姐的退休計劃。
從風險管理的角度看未來6個月至1年的經濟走向,蘇小姐還要冒樓價下滑,公司業績不穩,投資市場顛簸,物價飈升的可能性,每月暫時可儲備的1.1萬元,隨時變身救命草。在安逸的背後,蘇小姐可考慮8個方案﹕
1. 增加緊急儲備金至18萬元(6個月的預期支出),以防不時之需,減少在危急時要賤賣資產的機會。
2. 物業是否已購按揭保險,一般銀行提供的,是有利銀行本身的條款,蘇小姐想要有保障你條款的按揭保險,例如因失業,意外或死亡而可暫停按揭供款(由保險代支),或由保險繳付餘下按揭款項等,則要向你的財富管理師查詢。
3. 利用強積金平台作額外自願供款而獲每年約6%增長的做法,和蘇小姐可接受的投資取向要求脫軌,蘇小姐應考慮降低自願供款的金額,餘款(或加大金額)可借助月供零售基金平台,適當地挑選基金,在扣除比強積金平台費用較高的陰影下,應可享有超過9%的增長。
4. 更進一步,移轉強積金保留帳戶至表現較佳的信託人。
股票風險高 考慮轉買零售基金
5. 在波幅大的股票市場,持有70萬元股票(蘇小姐沒有明言是藍籌,紅籌,國企,二、三線或行業比重),未免是較高危的投資策略,蘇小姐可保留20萬元作高風險買賣,其餘50萬元可考慮開立一個躉繳零售基金帳戶,在眾多選擇下,平衡攻守並可達標,這可包括債券基金,天然資源基金,地區基金,行業基金和指數基金等。可比較收佣金和收顧問費的平台,定能找出適合你的投資工具。
6. 蘇小姐現時最欠缺的,是危疾保障,尤其是這個年歲的女士,身體的荷爾蒙分泌迅速下降,加上現今食物的質素大幅下滑,令肝臟和腸臟的負擔日增,抗氧化和抗衰老成為女士們的首要話題,但很多時還是會出現變化,故危疾保障可減輕突變帶來的經濟壓力,甚至是精神壓力。現今有全款退還的危疾保障,亦可借作低息儲蓄用途。要留意最需要危疾保障的時期不單是在你的黃金歲月,更會是在你退休之後,蓋一般重病發生比率多在60歲後。
盡快安排危疾保障
7. 雖然不清楚蘇小姐公司的醫療保障有多少,蘇小姐自己亦明白危機所在,故不是到近退休時才買醫療及住院保障,因為年齡愈大,保費愈高,萬一驗身不合格,除要加額外保費外,更有可能被拒保。要留意的是現時很多醫療保只保至80歲,有些則保至100歲。
8. 蘇小姐有可能在短期內找到另一半,應妥善安排受益人,你的財富管理師應可提供中肯意見。
蘇小姐希望在退休後可安心享有每月1萬元的消費,若不從今天作出策略性改變,再好的計劃也只是紙上談兵。
雋達理財策略有限公司分行主管 吳偉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