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狎童社工李國華創立的免稅慈善社團「香港施比受協會」,究竟收過多少善款?做過幾多善事?行政費有幾高?主要成員是誰?這四大核心問題,無論是善長或記者都得不到答案,因本港法例一直存在嚴重漏洞,便是以社團形式成立的免稅慈善團體毋須向外交代成員資料或財務收支,令善長被迫「摸黑捐款」。一旦慈善社團因主要成員失蹤或判囚而暫停運作,善款去向外界即無從監察。
善長欲查善款 警拒公開資料
揭發李國華淫行的女善長岑丹鳳,談到善款的「零透明度問題」至今仍一肚氣。她透露,年前已覺得施比受協會由運作到善款處理幾乎由李國華「一腳踢」做法不妥,但她欲調查善款去向卻處處碰壁,因公司註冊處沒有資料,批出非牟利社團資格的警方牌照科卻又以私隱為由,拒公開協會的社團註冊資料。她質疑政府做法不當,剝奪了捐款者的知情權。
據資料,現時獲免稅資格的慈善團體主要分兩大類,第一類財政透明度較高的,是按《公司條例》以擔保有限公司成立,它每年須把董事名單、已核數的財務報告包括善款收支加入公司註冊資料,公眾可隨時查閱;第二類則是財政透明度較低的、僅按《社團條例》成立的社團(如施比受協會),雖然這類免稅慈善社團仍須每年編製財務報告,但卻只須向稅務局或社署交代,有關財務報告毋須公開給公眾或善長查閱。
現時本港有超過6000個獲免稅資格的慈善機構,稅局未能提供當中有多少以社團形式成立,亦未有回應外界質疑免稅社團財政透明度低的指控。
不過稅務局發言人強調,不論是免稅社團還是有限公司,稅局都會不時查核其宗旨是否仍具慈善性,有否違規,或有否妥善編製財政報告。若稅局發現有免稅團體違規或已停止運作,有權撤銷其免稅資格。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