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最忙的時候,每日只上一次洗手間,有時忙到連吃飯的時間也沒有,就用微波爐『叮』即食飯盒,用10分鐘將盒飯吞掉。」聯合醫院初生嬰兒深切治療部(NICU)的陳嬋華姑娘,道出了其他NICU護士目前景况﹕面對生產高峰,加上南下的內地孕婦,NICU內1名護士要照顧4至5名需要特別護理的早產嬰,她說,不少同袍離職,轉投私營醫療系統,她自己亦有沮喪的時候,「但我好鍾意呢份工」。
陳嬋華(Emily)是註冊護士,具10年經驗。訪問當天,她正在特別護理病房為1名28周出生,出生時僅得1公斤的早產嬰餵奶,「早產嬰飲一餐奶,要30至45分鐘,飲一會便要掃一會背脊,避免奶水流入肺部引致肺炎」。由於肺未發育完全,早產嬰睡着了有時不懂呼吸,需要插氣喉幫助呼吸。若病房有10個早產嬰,10部監察機便響過此起彼落,Emily和同事要在儀器之間穿梭察看,保護體弱的幼嬰能夠安全活下去。
早產嬰通常要在NICU住至足月,若在28周出生,便要在病房住足12周。護士除了貼身照顧嬰兒,其間更要抓緊時間指導父母照顧早產嬰的各種技巧,包括授乳、識別臉色轉變,觀察嬰兒的呼吸是否暢順,連心肺復蘇法也要教,以便需要時父母在家為嬰兒急救。
同事紛轉投私院 流失率4.6%
去年全港產嬰高達8.8萬名,據統計,平均每100名初生嬰兒便有2.5人需要入NICU,醫管局100張NICU病牀使用率經常爆滿。陳嬋華說,入院的早產嬰實在太多,NICU病房要將接收嬰孩數目由平時4名增至5至6名,由於早產嬰的器官未完全發育,心、肺、腸易有併發症,有些要做手術,故NICU病房護士人手,原應是1名護士照顧1名嬰兒(每天3更,連同休假,平均每名嬰兒需3.5名護士編制),但實際的人手遠低於正常人手指標﹕在生產高峰期,1名NICU護士每更要照顧4至5名早產嬰,而接受深切治療的早產嬰,就每更由2名護士聯手照顧5至6名嬰孩。
繁重工作令醫護疲憊不堪,不少護士難忍護理水平下降,心情沮喪。陳嬋華說,不少同袍已離職轉投私院,根據醫管局數字,去年至今年4月,醫管局兒科共有46名護士離職,流失率4.6%。陳嬋華說,即使醫護盡力照顧,但人手不夠仍要面對父母投訴,「辦理入院或出院手續等得太久,就會叱喝埋怨醫護人員」。
明報記者 談誦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