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搜尋引擎巨擘Google上周公布業績,每股盈利遜於市場預期,令新總裁佩奇的策略備受質疑。自從前總裁施密特1月宣布將離任後,Google股價已跌近10%。雖然開支急增及毛利下降,給Google敲響警號,但面對facebook等競爭對手步步進逼,分析認為Google轉守為攻,不失為正確的長遠策略,但短期增長難免受壓。
Google首季盈利及銷售分別上升17%及27%,但引起投資者擔心的,是Google上季營運開支按年大增57%,並增聘了1900人,又在上季發放10%現金花紅給員工。Google更明言今年內將聘請8000人,打破2007年請6000人的紀錄。對看重每季業績的華爾街而言,Google業績反映市場對創辦人佩奇(Larry Page)出任總裁的憂慮成真。
今年聘8000人撼蘋果fb
花旗分析員Mark Mahaney便將Google下調至「持有」,原因是營運開支上升,管理層神秘兮兮、缺乏紀律。分析員認為施密特(Eric Schmidt)總是以股東利益為優先,但佩奇卻毫不在意。一名分析員說﹕「令人擔心的是,開支紀律也跟着施密特離去了。」
矽谷著名投資家霍洛維茲(Ben Horowitz)早前在《財富》撰文,形容施密特跟佩奇的分別是,前者是「和平時期總裁」,後者是「戰時總裁」。他更預言,佩奇以「戰時總裁」自居,對Google以至整個科技業界都意味着深刻的改變。但佩奇能否成功帶領Google再上一層樓,除取決於他的才幹,很大程度還取決於Google這家慣了和平安逸的公司,能否改變文化轉投入戰爭時期。
fb大挖人才 傳聘白宮發言人
在前總裁施密特帶領下,Google盈利雖不斷增長,核心業務得以鞏固,但他輕視了facebook的挑戰,後來發展社交網絡產品亦未能取得成功。佩奇上台已表明會加強Google的社交網絡產品,Google的業績報告亦反映了這點。Google增聘人手的領域,分別是瀏覽器Chrome、YouTube及社交媒介業務。雖然短期內這對盈利是壞消息,因為這些業務並不特別有利可圖,但還是符合長遠利益。分析師Sandeep Aggarwal稱,這些非搜尋業務的增長速度,是核心業務增長的3至4倍,但毛利仍遠低;Google嘗試將社交媒介融合至核心搜尋業務「將會花時間及昂貴」。
Google增聘人手並非無因。矽谷多間龍頭近期都大幅增聘人才。facebook最近大舉搜挖人才,更傳出聘請前白宮發言人吉布斯(Robert Gibbs)。除社交網絡戰線,雲端業務方面,Google亦面臨挑戰。蘋果近期大舉擴展雲端業務,最近更從微軟挖走雲端數據中心負責人。Google一直雄霸網絡搜尋,但歐美監管機構近期開始審視Google是否構成壟斷,這已影響到Google透過收購來擴充業務的策略。加上Google去年宣布退出中國市場,前景引起投資者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