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內地成品油價格上漲幅度跑輸國際油價,民營煉油公司停產令油荒迫在眉睫,中石化(0386)為收拾爛攤子,需叫停出口成品油。該公司昨日表示,已暫停汽油及柴油出口,同時減少化工產品產量,以加大煉油量,4月成品油產量按年增4%。雖然公司發言人拒評煉油業務是否已虧損,但分析員認為蝕錢的機會很高。
內地汽油價 追不上油價升幅
資料顯示,國際油價自去年7月至今,累積上升39.1%,同期發改委4度調高內地成品油價格,其中汽油累計加價17.4%,明顯跑輸油價升幅(見圖)。在「愈煉愈虧」的情况下,內地不少民營煉油公司索性停產。
中石化旗下《中國石化報》昨日報道,國際原油價格不斷攀升,國內成品油需求旺盛,資源不足矛盾逐步顯現,成品油保供壓力不斷加大。面對嚴峻形勢,中石化將履行國有企業經濟、政治及社會責任,保證國內成品油市場穩定供應。
僅向港澳出口 將減化工產品量
故此,儘管成品油出口效益較好,但中石化除保留供香港、澳門地區的基本資源需求外,已停止向其他地區出口。與此同時,中石化將減少化工產品產量,用以增加生產汽、柴油,4月份成品油產量將按年增加4%,至1054萬噸。
市場關注,中石化加大煉油量會增加虧損,中石化昨日最多跌過1.6%,低見7.8元,收市報7.88元,跌幅收窄至0.6%。同樣有煉油業務的中石油(0857)跌1.6%,收報11.38元。
中石化發言人昨日接受本報記者查詢時說,集團一直是根據市場的供求情况,隨時調整產品出口及內銷的比例,以及化工產品產量及煉油量。他拒評在國際油價高企下,煉油業務是否已出現虧損,僅表示「集團是國內最大的煉化產品供應商及採購商,儘管壓力大,也要保障成品油供應」。該公司總裁王天普上月曾在業績會上表示,原油價格突破每桶100美元,將為公司的煉油毛利帶來很大壓力,今年首季煉油業務表現嚴峻。中石化去年煉油業務毛利按年下跌近13%,經營收益按年跌42.4%至158.6億元人民幣。
分析料本月煉油業務呈虧損
有分析員指出,內地政府將遏抑通脹列為首要目標,未來成品油價格上漲幅度,勢將繼續跑輸國際原油價格升幅。加上內地成品油定價機制規定,當國際油價介乎每桶80至130美元之時,政府將扣減煉油商的加工利潤率,相信中石化今個月的煉油業務已呈虧損狀態。
(明報記者毛婷婷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