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教局計錯撥款 允學校分期還長青網文章

2011年04月20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04月20日 21:59
2011年04月20日 21:59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教育局常任秘書長謝凌潔貞昨日承認教育局3年前因為編寫程式出錯,導致計錯全港81間直資學校的撥款,涉款逾千萬元。她強調,局方勇於改過,願意與受影響學校商討還款安排,並已同意一間多領逾70萬元公帑的學校可分12期歸還。有直資學校校長要求增加撥款透明度,讓學校「心中有數」,避免重蹈覆轍。

直資校長促增撥款透明度

謝凌潔貞昨出席特區政府獎學金頒獎禮時強調﹕「今次發現流程錯誤,主動提出修改是我們自己(教育局),其實如果我們不出聲,可能沒人會知道,但我們覺得若發現錯誤,應第一時間改正」,又認為事件不涉及人為錯誤。

她補充,問題源於2008年更新電腦系統時出錯,將校齡16年以上和16年以下兩個組別的程式調轉而計錯數,局方近日發現問題後即時改正,聯絡受影響學校,重新檢視工作流程。

據了解,事件除涉及電腦出錯,亦與教育局計算直資學校撥款的方法有關。目前教育局不是按每間學校的學生人數直接計算資助額,而是按校齡組別,先計算16年以上和16年以下兩批學校應得資助總額,再平均分配給組別內的學校。

以今次事件為例,教育局將原本給46間16年以下的學校的撥款,平均分配給35間16年以上的學校,結果學校多領資助,涉款10.7萬至88.7萬不等;而16年以下的46間學校當年只能平分原本給35間16年以上的學校的撥款,最終少領7037元至205.2萬元,教育局會在本月底向直資學校發放本學年第二期津貼時作調整。

「資助計算方式一直是謎」

多名直資學校校長均表示,對教育局的計算方法聞所未聞。英華書院校長李志華說,「從來無聽過上述計算方法」,期望教育局日後可增加計算資助的透明度,讓學校領取資助時「心中有數」,遇有疑問,可即時向教育局澄清跟進。

大埔三育中學校余昌寧稱,「資助計算方式一直是個謎,不太掌握教育局的資助計算方程式」,認為學校難以發現多收或少收款項,但不擔心日後再有同類事件發生。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