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健康
詳情#
【明報專訊】本港進入猩紅熱的高發期,今年首4個月已有139人受感染,比去年全年感染人數更多,當中九成是10歲以下兒童。有傳染病醫生指出,本港今年出現大量猩紅熱個案,與今年冬季的水痘病例偏高有關,提醒曾感染水痘的兒童要小心處理傷口,減低感染猩紅熱危機。
九成患者10歲以下
根據衛生防護中心資料,感染猩紅熱會出現發燒、喉嚨痛、紅疹、脫皮和舌頭變紅等徵狀。截至本月16日,中心今年已接獲139宗猩紅熱個案,較去年首4月的41宗大幅增加逾兩倍,更突破了去年全年的130宗。
最新一期的《傳染病直擊》報道,2006年至今,本港總感染人數達1143,當中六成需留院治療,逾九成感染者是10歲以下,目前仍有47宗個案在等待化驗結果,暫時未有死亡個案。在今年的感染個案中,不少出自集體爆發的組群,迄今有兩間學校及3個住宅單位出現2至6人的爆發個案,其中一間位於觀塘的幼稚園,本月有6名3至5歲男童集體感染猩紅熱,另外一個家庭就同時有兩名子女染病。
抓水痘傷口易感染
傳染病醫生勞永樂指出,本港去感染水痘的個案突破萬宗,是水痘的高發期,感染猩紅熱的數字亦隨之大增,「不少兒童在感染水痘之後,傷口發癢,用手抓來抓去,很容易把手上的細菌帶進傷口之內,造成猩紅熱感染」。
勞永樂表示,猩紅熱是由甲類鏈球菌引起的疾病,可透過吸入或直接接觸感染者的呼吸系統分泌物傳播,一般患者在發病後5天左右,體溫會開始減退,全身脫皮,醫生多會處方抗生素治療,約一周便可痊癒。他建議,兒童出水痘之後要特別小心護理傷口,盡量避免接觸傷口,以免染菌。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