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昨天港府公布的中期住宅供應數據,雖然顯示未來3至4年可供出售的單位有5萬個,較上季微增千個,但仍遠低於港府定下未來10年平均每年供應2萬個單位的目標。地產業分析員預期,除非政府立刻大量推出土地,否則未來2年可供出售的單位仍供不應求。
落成而未售出貨尾 下跌33%
運輸及房屋局昨天公布,今年截至3月底,未來3至4年可供出售的私樓單位有5萬個,較上季上升1000伙,亦比去年同期增加了4000伙,其中建築中未售出的單位由上季約4.2萬個增至4.4萬個。不過,已落成仍未售出的現樓貨尾卻僅約6000伙,不但較上季的7000伙減少1000伙,亦比去年同期9000伙減少3000伙,急跌33%,創有紀錄以來新低。
此外,今年首季私樓住宅落成量僅3300伙,較去年同期的4900伙減少1600伙。中原研究部聯席董事黃良昇表示,預期2011年落成量約1.06萬個,較2010年1.34萬個少2800個,今明兩年的落成量都不會明顯回升,主要由於2008及2009年的施工量為歷史低谷所致。他又稱,現樓貨尾數字創出有紀錄以來新低,反映一手私樓銷售良好之餘,亦向市場發出供不應求的信號。
自2009年次季本港經濟踏出金融海嘯,經濟強勁復蘇以來,本港的中期私樓供應一直維持在4.6萬至 5.1萬之間,並未隨需求增加而明顯回升,業界指這跟本港實施勾地表制度,令供應有所扭曲。昨天公布特別指出,若計入已售出而未動工的發展項目,則中期可供應的單位有5.9萬伙。
學者:施工量雖升 難紓現時需求
不過,著名的地產股分析員王震宇表示,政府雖然明言會大幅增加土地供應,但推出土地根本未能滿足市場需求。「除非一次過落實推出4萬個單位新供應,否則樓價仍將大幅上升。」他又預期,明年底,反映樓價的中原城市領先指數將上升至120點,即較上周水平有23.5%升幅。
理大建築及房地產系教授許智文亦指出,雖然今年首季施工量達2800伙,按季大升近六成半,但由於該批單位未能即時推出市場,加上出生率開始上升,外資持續流入本地樓市,預計今明兩年供不應求將持續出現。「現時政府拍賣及招標的土地,相對於龐大的需求,僅屬杯水車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