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申資助研核失敗 學者批港府短視長青網文章

2011年04月2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04月24日 05:59
2011年04月24日 05:59
新聞類別
健康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本港鄰近核電反應堆,地區人口密度冠全球,潛在風險不容忽視。有學者批評,港府欠缺未雨綢繆意識,冷淡對待核科研。事實上,去年曾有約40名專家合力撰寫核電及環境科技研究白皮書,向研究資助局申請「主題研究計劃」資金,但申請最後失敗,「未發生福島核事故,根本沒有支援做研究,未過第一round(階段),已經被人取消資格」。

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教資會)年前撥款40億元成立基金,每年撥出約2億元資助「有利本港發展」與「對香港有影響」的主題研究,去年初定出首輪計劃三大主題,包括促進健康、建設可持續發展環境、加強香港作為商貿中心。定下主題後,由教資會轄下的研資局邀請學術界透過白皮書形式就3個範疇提出「具挑戰性的題目」,最後定出11個題目,供學者集中提交計劃書。

40專家合撰白皮書 心機白費

該名學者透露,為加強核能和輻射研究,去年與約40名專家相討,最後用了兩三個月時間分工寫成白皮書,但最終當局連考慮的機會也沒有,難免心灰意冷。由於大部分教授已轉投其他科研項目,「在本港進行核研究的最佳時機已過」。他說,核能與香港持續發展有關,肯定「有利本港發展」,「我們身處的樓宇之間,也會因為建築物料釋放出輻射影響健康;又如核電廠釋放輻射量,也需特別研究,但可能對香港市民沒即時影響,又未有發生福島核事故,因此難獲批資金」。

研資局表示,去年初收到白皮書題目後,邀請主要由海外專家組成的「白皮書評審委員會」審閱,再就每個研究特選主題初步選出4至6個題目,最後合共有11個題目予有興建學者提交計劃書。至去年11月,共收到89份初步研究計劃書,當中22份將角逐撥款,今年7月會公布結果。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