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最低工資委員會商界委員、叙福樓集團執行董事黃傑龍接受本報專訪,他說不認同委員會主席翟紹唐早前所指「僱員沒有議價能力」,「僱主不是大晒,現在請人困難,迫不得已才會解僱員工」。他有感在目前「民粹主義」高漲的社會氛圍下,大聲抗議掩蓋理性討論,致出現今天的休息日及飯鐘計薪爭拗亂局,商界亦有冤無路訴。
38歲的黃傑龍是最低工資委員會中最年輕的委員。他回顧去年制定最低工資時社會發生的點滴,有感而發:「張宇人(飲食界立法會議員)被單向批判成『廿蚊張』,之後發生大家樂飯鐘風波,商界為免再被不公平追擊都啞忍不欲發表意見。到今天有人問:『點解休息日飯鐘計薪安排沒有一早傾好?』問題就在於社會出現了民粹式單一批判氣氛,討論遭窒礙。」
不同意僱員無力議價
「事件暴露香港最重要的言論自由基石正面對挑戰,商界不敢暢所欲言,社會應有的理性討論變得愈來愈少。」他說,近日出現的連串最低工資爭議,大眾應引以為鑑,「到今天才看到28元有殺傷力,事前卻沒有充分討論,是很可惜的。」
對於委員會主席翟紹唐早前指出,由僱主僱員協議休息日及飯鐘錢是不切實際,因「僱員沒有議價能力」,黃傑龍並不認同:「僱主不是大晒,迫不得已才會解僱員工,尤其我們飲食業向來請人困難,員工返工不久又因各種理由辭工,『我炒人』對比『人炒我』的比例是1:100。」
「社會早已消化最低工資是月薪5824元(時薪28元×8小時工時×每月工作26天),但最近才發現原來不是這樣,僱主都措手不及。」有僱主不將員工休息日與飯鐘計算有薪,黃傑龍是否同意做法?「這是不同演繹方式,沒所謂同意與不同意。」
「以數據辯論」 毋懼勞工界
但黃傑龍同意翟紹唐所指「28元有X種計法」,委員會制定下個最低工資有難度,會保持開放態度聆聽各方意見。年輕的他又如何跟一班勞工界元老拗手瓜?黃笑言:「牙力不是最重要,委員會以數據作為檢討依歸,不是政治拗數,我的耳力才最重要。」他有信心,一旦辯論亦不會輸蝕。
黃傑龍5年前接掌其父有份創辦的叙福樓集團,銳意改革闖出新路,例如增設日式食肆、擴大中式酒樓婚宴服務等。他的父親黃耀鏗,在1970年代初創辦街坊式美好酒樓。「我小時候常常見不到父親,後來我長大了,爸爸叫我:『你千祈唔好做酒樓。』他不想我辛苦。」
工程師出身 接父輩棒
黃父於1980年代中與另外5名股東創辦叙福樓,1990年代高峰有33間分店,1年營業額高達20億元,沒有借貸,財政穩健。後來經歷金融風暴及SARS,「5年前,叙福樓只有近8間分店,大多在屋邨,但財政一直健全,之前執笠也會給員工賠足遣散費」。
黃傑龍本身是工程師,5年前其父及5名老股東都希望叙福樓得以薪火相傳繼續發展,於是放手將心血交棒,由黃傑龍進行深度改革,引入年輕團隊將叙福樓品牌變得多元化,目前集團1年營業額達5億元。黃傑龍其他公職包括:酒牌局、檢測和認證局食品工作組成員、青年聯會會董、菁英會會員等。
明報記者 盧曼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