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去年全年盈利增幅冠絕四大行的農業銀行(1288),今年首季純利按年增加36.4%至340.67億元(人民幣.下同),接近市場預期上限,主要受惠於高於同業的貸款增速,拉動淨利息收入按年增長31.7%,此外,非利息收入亦按年急增63.5%。
今年首3個月,農行錄得貸款及墊款總額5.22萬億元,較去年底增加2614億元,增幅達5%,高於內地首季貸款的4.67%增長率;存款則增長5.38%至9.37萬億元,貸存比率為55.71%。
淨利息收益率持續擴闊
由於生息資產規模擴大,加上市場利率上升有助銀行提升定價能力,期內,農行淨利息收益率(NIM)持續擴闊,較去年全年的2.57%,拓闊0.22個百分點至2.79%。有美資大行銀行業分析師估計,農行今年首季NIM,較去年第4季的2.7%,按季擴闊0.09個百分點。
此外,國泰君安(香港)分析師李偉向本報表示,有別於中小型銀行,農行NIM改善除了反映定價能力提升,亦歸功於存款成本降低,「四大行主要也是這樣,NIM會受惠於早年一些高利息長年期的存款逐漸到期並重新定價。」
資本充足率11.4% 跌穿要求
農行保持貸款較快增長,加速了資本消耗。截至3月底,農行資本充足率及核心資本充足率,分別較去年底下降0.19及0.14個百分點,至11.4%及9.61%,前者更跌穿銀監會要求大型銀行資本充足率達11.5%的監管紅線。然而,李偉認為,農行今年3月已召開臨時股東大會通過發行500億元次級債,故問題不大,「大型銀行下一步都傾向發行次級債補充資本金」。
在各家內銀紛紛加大計提撥備力度,為未來兩年(大型銀行)及5年(中小型銀行)滿足貸款撥備率2.5%的監管要求作準備之際,上述美資分析員指出,於去年底貸款撥備率已達3.4%的農行,基本上沒有撥備壓力。
儘管如此,農行今年首季還是增加了撥備規模,資產減值損失按年增加43%至121.48億元,該行解釋,主要由於充分考慮宏觀環境的不確定因素,審慎評估經濟風險所致。野村國際發表報告指出,鑑於撥備增加,農行今年首季的信貸成本增至0.24%,而隨着農行信貸成本逐步正常化,將進一步推動該行盈利增長。
不良貸款持續「雙降」
期內,農行繼續實現「雙降」,不良貸款餘額減少87億元至917億元,不良貸款率下降0.27個百分點至1.76%。縣域金融方面,今年首季農行發放貸款和墊款,以及吸收存款總額,分別為1.6萬億元及3.85萬億元,較去年底增加6.4%及6.7%。
(明報記者劉欣欣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