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在昨天,慧雅提到上車愈來愈困難是本港樓市要面對的挑戰之一。基本上,現時上車盤動輒要二百多萬,優質一點的,更加是要三百萬以上。在今時今日,要在奧運站的帝峯皇殿買一個只是三百餘呎的單位,更加隨時是要五百萬元或以上。對於年輕一輩之言,上車是真的不容易,這也難怪今天的八十後對前路感到徬徨。在今時今日,對後生一族而言,似乎在事業上拚搏已沒有什麼保證,反而自己父母的資產負債表,以及自己未來一半的父母的資產負債表,可能更為重要。這社會現象究竟意味着什麼,以及它對社會的影響是怎麼樣,一時間我也思之惘然。
港樓主要面對三大變數
不過,這現象的另一面,是從前置了業的人士的財富增加了不少。基本上,現時全港不少單位的價格已返回九七年的水平。港島區的單位,更加是有不少已進入了無人之境,帳面上賺三兩百萬的,更是大有人在。從這角度看,刻下本港樓市的兩大變數是:第一, 現時帳面財富增加了不少的一族,能否將財富兌現;第二,在兌現了財富之後,這些人士會否將資金再放入樓市中。由於樓價上升帶來的財富效應十分巨大,究竟這些資金會否在樓市中繼續滾大十分重要。在這之上,另一重要變數,相信是內地人來港買樓的潮流會否延續和壯大。
以慧雅之見,兩個可能性都是存在和言之成理。不過,慧雅的判斷是,以上問題的答案,是較向正面。無論如何,慧雅認為以買地產股來受惠於有關趨勢,可能是除笨有精之舉,有機會我會再談這點。
撰文:施慧雅
mscya88@yahoo.com.hk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