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香港的「汽車美容」服務市場歷史不太短,由最基本的人手洗車,到電腦洗車、水晶打蠟都有。但自1990年代中期開始,卻好像有點停滯不前,未有什麼新刺激。有港人就看準這個空間,從日本引入經營權,開設日式的連鎖汽車美容店。除了學足日本企業的細心老練之外,還以總公司自行研發的技術和物料作招徠。
KeePre Pro Shop香港區行政總裁蔡傳文、企業總監李鴻立表示,他們之所以向日本KeePre Pro Shop取得香港區的特許經營權,是因為有感香港的汽車美容業好像有點停滯不前,無論質素、服務或技術,都與90年代相差無幾,兼且群龍無首,欠缺市場領導者(即尚有空間和機會)。
有感港洗車業發展停滯不前
蔡傳文以往曾經光顧過的個別洗車屋,更令人不甚滿意──每次會籍將近到期時,服務員一定笑容燦爛,平日卻口黑面黑;只要購買新套票,就可以打尖洗車,不需排隊等等。
由於他自1997年起已經營汽車零件生意,機緣巧合下,了解到KeePre Pro Shop在日本極具規模,更曾經親身光顧過。因此,用了兩年時間與對方商討,取得香港區的特許經營權。2007年11月,先在葵涌開設首店。2008年7月,再在灣仔開設分店。為了先聲奪人,兩店的面積分別有7000多呎和3000多呎,合計投資超過1000萬元。其中,灣仔店更是開設在王子酒店的地下。
首兩店投資逾千萬
記者觀看過KeePre Pro Shop香港總店的洗車過程,它的確具備了典型日式企業精於細節和老練的特點。香港的業者清洗和抹乾汽車,多是純用自動洗車機,或者純用人手。但KeePre卻力求結合機器的快速和人手處理的細心。
該公司的技師會先用噴水槍清理特別容易積聚沙塵的地方,如車輪和倒後鏡等。然後,才開啟自動化的機器,進行無接觸式的洗車──由上至下圍繞車身高速噴水。這樣的設計,是為了盡量避免有沙塵刮花車身。
接着,機器由上而下噴灑清潔劑,再由人手搽勻。之後再來一次無接觸式的由上而下高速噴水。最後,還要經過人手用毛巾吸水,用風槍吹走水分(在某些特別容易積水的地方),以及在車廂內吸塵等。這才算完成。
精於細節 接待處如Cafe
李鴻立特別指出,就是技師抹車頂時所使用的摺梯,四隻腳都全部包上防撞膠,以免擦花車身。他們使用的所有消耗品和毛巾,都是從日本KeePre輸入。單是毛巾,也按其用途,分成四種密度和粗幼!李鴻立表示,日本方面稱這些東西為「防錯設計」(Mistake Proofing)。記者覺得,廣義上,這些其實亦屬於「精益管理」(Lean Management)那一類技巧。
KeePre還設有接待室,而且在細節上亦下過一些腦筋。例如,其POS系統會利用顯示屏顯示輪候情况(像醫院和某些連鎖快餐店)。顧客還可以用電腦上網,或者坐一會兒按摩椅,又或閱讀汽車雜誌,喝杯咖啡,全部都不用額外收費!此外,顧客亦可以在該公司網頁上的會員專區內預約服務,以及查閱帳戶紀錄。
撰文:薛偉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