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香港律師在內地的發展近年停滯不前,其中一個原因,是全國司法考試的及格率低,8年來1470名港人應考,僅得66人及格,合格率低至4.5%。香港律師會促請內地容許香港律師在特定區域,通過較寬鬆的「特設考試」取得內地執業律師資格,允許香港律師所駐內地代辦處聘用內地律師從事法律事務,加強協同效應,實現「本土化」,達至雙贏。
律師會已透過律政司、內地及政制事務局將有關建議遞交北京有關方面,上周並曾與北京司法部門開會,希望能在前海「先行先試」,他們形容對方反應正面,最快有望5至6月得到回應。
目前香港律師要在內地取得執業資格,必須投考全國司法考試。該試從2004起共有1470港人投考,僅得66人通過考試,估計當中15人是香港執業律師,其餘為學生及其他職業人士,律師的及格率只1%左右,與全國及格率逾20%有一段距離。
全國及格率逾20%
失敗率高,業界歸咎於律師欠時間、準備工夫不足,以及內地模式不同,需時適應;反觀內地則有「雞精班」協助應試,對及格率有一定幫助。香港律師事務所在珠三角洲地區業務發展小組主席、律師會副會長何君堯2004和05年兩度應考,分別準備了兩星期和一個月,最終均失敗,他稱最困難的是多項選擇題。
倡「特設考試」 減無關內容
律師會認為,本港律師在跨國融資、國際貿易等方面,其實可補內地一些「緊缺領域」的不足,因此建議設置「特設考試」,減少一些與香港律師在內地業務內容無關的考核範圍,減低香港律師的進入門檻。其優點是可在過渡時期緩解內地師律師高端人才缺乏,也可幫助內地培訓緊缺領域的年輕律師「跑出去」。
何君堯表示,內地同業不會覺得香港同行侵吞他們的利益,反而愈多香港同業愈好;小組另一成員梁愛詩也表示,中港兩地律師可以互補,不會有惡性競爭,她形容,內地客戶對香港的法律制度及服務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