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健康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一項調查發現,約三成25歲以下人士有抑鬱徵狀,其中以女性佔多數,最年輕者僅12歲。調查機構按人口比例推算,本港約有58萬名25歲以下年輕人患有抑鬱症或出現抑鬱徵狀。曾有女生吞刀片後送院才被診斷患有抑鬱,亦有少女的抑鬱情緒轉化成病態購物、手自殘、暴食等。
有精神科醫生解釋,年輕人出現抑鬱情緒卻不懂求助,往往透過憤怒情緒、自暴自棄宣泄,但旁人誤會他們正值反叛期,結果延誤治療。
誤會反叛期 延誤治療
再生會於2009年11年間,調查了1120名25歲以下年輕人,發現他們出現抑鬱徵狀的比例為32.5%,當中更有一半曾出現自殺或自殘念頭。 14歲以下人士出現抑鬱徵狀的比例更高達33.7%,比15至25歲的31.7%高,反映不少小學生已出現抑鬱問題。
近年社會上「80後」、「90後」為社會不公現象走上街頭抗爭,再生會主席黃至生認為,年輕人或因感受不到未來發展、長期處於社會壓力下而有激烈行為。年輕人時而遏抑,時而亢奮,情緒兩極,他擔心長遠可能會影響其情緒穩定性,發展成抑鬱情緒。
「很多人以為他們只20多歲,應該面對社會才有壓力,念書有多少壓力?」精神科專科醫生陳國棟提醒,社會轉型下,年輕人亦面對人際關係、學業、金錢等問題。又正因為年輕人入世未深,容易有錯覺如「我沒有錯,是別人不喜歡我,是社會的錯」,他們一方面渴求別人關心,另一方面又透過自殘表達自己的憤怒,嘗試藉此紓緩壓力, 手、自閉、病態購物等行為由此而生,但外界往往以為他們只是反叛,延誤治療。
年輕人不擅表達 屬高危一族
陳續指,年輕人不擅於表達情緒和求助,亦令他們成為抑鬱的高危一族。他建議家長應多關心子女與過往有何分別,及早轉介治療。
有精神科醫生解釋,年輕人出現抑鬱情緒卻不懂求助,往往透過憤怒情緒、自暴自棄宣泄,但旁人誤會他們正值反叛期,結果延誤治療。
誤會反叛期 延誤治療
再生會於2009年11年間,調查了1120名25歲以下年輕人,發現他們出現抑鬱徵狀的比例為32.5%,當中更有一半曾出現自殺或自殘念頭。 14歲以下人士出現抑鬱徵狀的比例更高達33.7%,比15至25歲的31.7%高,反映不少小學生已出現抑鬱問題。
近年社會上「80後」、「90後」為社會不公現象走上街頭抗爭,再生會主席黃至生認為,年輕人或因感受不到未來發展、長期處於社會壓力下而有激烈行為。年輕人時而遏抑,時而亢奮,情緒兩極,他擔心長遠可能會影響其情緒穩定性,發展成抑鬱情緒。
「很多人以為他們只20多歲,應該面對社會才有壓力,念書有多少壓力?」精神科專科醫生陳國棟提醒,社會轉型下,年輕人亦面對人際關係、學業、金錢等問題。又正因為年輕人入世未深,容易有錯覺如「我沒有錯,是別人不喜歡我,是社會的錯」,他們一方面渴求別人關心,另一方面又透過自殘表達自己的憤怒,嘗試藉此紓緩壓力, 手、自閉、病態購物等行為由此而生,但外界往往以為他們只是反叛,延誤治療。
年輕人不擅表達 屬高危一族
陳續指,年輕人不擅於表達情緒和求助,亦令他們成為抑鬱的高危一族。他建議家長應多關心子女與過往有何分別,及早轉介治療。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