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問﹕進入今年的第2季,當遠方日本的輻射威脅猶在,香港社會焦點再被拉回到島內的經濟民生事務上,從一般民眾對財爺預算案的不滿,以至最新的「關愛基金」都引發社會上不同聲音的激辯及碰撞,從弱勢社群至地產霸權,都顯得煩躁不安,有中小企朋友不禁問﹕香港該往何處去?
官民對立勞資撕裂 無日無之
答﹕這是一個烽煙四起的4月,香港社會內部的爭拗、對立、抗爭、衝突,一波又一波湧現﹕官與民的對立、勞方與資方的撕裂、政黨間的互相踐踏、社會內部不同利益團體的明爭暗鬥,皆無日無之。
社會上瀰漫着一種浮躁不安的氣氛,且看大中小企業老闆和工人群體為工資工時的計算激烈爭持均是每天熱點新聞,持續的街頭示威抗爭,引發經常緊張的警民肢體衝突,不久之前還有醫院及醫務人員受洶湧來港產子的內地產婦弄得高度緊張、教科書商和政府教署因教科書的定價管制問題吵個不停。
現有的千百社會難題還未解决,新的火頭陸續有來﹕企業競爭法、公共事業接力加價浪潮、高樓價高糧價等都是足以引起社會情緒沸騰爆炸的星火,此際碰上香江選舉年,任何民生經濟小事至社會政治大事,都是政客炒作的好材料,如此背景,可想像香江當政者要保住「和諧社會」將是何等吃力。
香港內部也許充滿「深層次矛盾」,但比起中國政府要面對的內外大事,如全國性通脹,人民幣匯率與金融安全、中美日潛在軍事衝突等,相對是小巫見大巫。美國、日本,內部何嘗不是充滿躁動及繃緊的張力。
作為今天企業經營者、管理人,無可選擇地要面對國際及地區這股浮躁不安,天旋地轉的大氣候,中小企的出路﹕適者生存!
■歡迎來信提問,傳真:2558 4613
電郵:alexku1@yahoo.com.hk
古兆勛
資深企業策略及發展顧問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