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北京聞風﹕天安門廣場「孔退孫進」長青網文章

2011年04月29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04月29日 05:59
2011年04月29日 05:59
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明報專訊】周三(27日)凌晨,孫中山的巨幅畫像被安置在北京天安門廣場正中。這本是每年5•1勞動節前的例行舉動,但卻引起傳媒的格外關注,北京市委機關報《北京日報》還整夜直擊,現場報道,令人有不同以往之感。

政府紀念辛亥百年起點

今年是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100周年,內地民間的紀念活動已陸續開展,各種座談會時有舉辦、兩岸辛亥革命後裔在台灣見面、香港300名學生也到內地「重走辛亥革命路」, 甚至收藏市場上有關辛亥革命的紀念品也開始「升溫」。有消息說,10月中央將大張旗鼓地舉辦紀念活動,此次孫中山像在天安門廣場擺放,被看作是政府層面紀念辛亥百年的起點。

在孫中山畫像擺放之前,孔子巨型銅像剛剛悄然退出天安門廣場,上周,在天安門東側擺放了100天的孔子銅像在一夜間「失蹤」,移至國家博物館院內。國家博物館的解釋是,孔子像只是臨時在廣場上擺放,目前位於博物館院內的雕塑園已經完工,因此將孔子像擺放到雕塑園中了。不過,事實或非那麽單純。

孔子代表皇權專制思想

事實上,孔子像當初揭幕,雖不高調,但也是舉行了正式的落成儀式,從擺放地點到配套設施,非「臨時」所為。現今孔子像的「退隱」,其實是因它出現在頗具政治色彩的天安門廣場而引起了不少的爭議。反對者的理由之一,是孔子代表着「皇權專制社會的正統思想」。

與此同時,不少網民認為,「最有資格矗立在天安門廣場上的只有國父孫中山」。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王興東、于煉也建議,在人民大會堂東門廣場前修建孫中山銅像。兩人指出,孫中山在北京推翻帝制,因此,在天安門廣場前建立孫中山銅像,為中華民族留下永久的百年紀念十分必要。而且在中國的政治中心為中國第一位民主選舉的總統塑像,無論對推進中國的當代政治民主進程還是加快經濟體制改革,都具有長久的影響和重要意義。而每年在天安門廣場臨時搭建孫中山畫像過後就拆除的做法,「不僅浪費資材,也有一種應景而作的感覺」。

在如此爭議之下,孔子像「隱退」和孫中山像的擺放便耐人尋味。

鍾鳴九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