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內地營商 須懂政治長青網文章

2011年05月0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05月03日 05:59
2011年05月03日 05:59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鹽田港開荒牛、現任香港大學商學院EMBA課程主任的謝錦添說,他到外國參觀了不少設備先進的碼頭,學會很多技術和管理方面的知識,「但沒人能教我管理中國港口之道,因為這牽涉本地環境,只有因地制宜」。他的營銷策略就是「解決客人的問題」,亦即是通關問題,在發展中國家當總經理,不懂政治是不行的。——編者

謝錦添:Extend marketing to the end-users 是新策略,有別於傳統的營銷智慧,我們不只着重immediate customers(最直接的顧客),更逐層上溯,尋找機會。因為上游會影響下游的決定。貨主要用鹽田,船公司便被迫要用鹽田,這樣,鹽田不僅生意額上升,亦更有bargaining power(議價能力),可抬高價格。他有求於我,我才可以抬價;若是昔日的我求他來,就只有割價。

從願景出發 再建立機制

傳統管理理論不包括政府因素,因為政府不是市場的一環,但十多年的實戰經驗告訴我:一定要注意政府,尤其在發展中國家。

總之,我的營銷策略就是「解決客人的問題」,亦即是通關問題,在發展中國家當總經理,不懂政治是不行的。

管理學大師亨利•明茨伯(Henry Mintzberg)在一篇文章中提到,他妻子從事手工業,會用陶泥造出漂亮的娃娃和杯盤。製作前,她心裏早已想好製成品的模樣,然後才按部就班,把心中的想法化為實物,所以vision-driven(願景導向)非常重要:先有vision,再建立方法和機制。

在三方面做到世界級

1995年鹽田身處水深火熱中,每年都虧損嚴重,有一晚我睡不着,便想一些類似「What do you want to be when you grow up?(當你長大了,想做什麼?)」的問題,然後我寫下「We want to be a world-class organization(我們想成為世界級的機構)」。

九十年代初期,沒有中國人會想「world-class(世界級)」。我的「world-class」定義就是:

第一,有world-class customers(世界級的顧客),即是全球最好的船公司都做我們的顧客,現在我們的顧客的確包括34家全球最大的船公司;

第二,提供world-class service(世界級的服務),港口要「second-to-none in terms of service(在服務方面首屈一指)」,營運速度要最快;

第三,要有world-class contribution(世界級的貢獻),有十多萬箱貨,就定下100萬箱的目標,因為有100萬箱便能上榜,有1000萬箱便成全球第一。

最後要提到的是people development(人才培訓),這在中國十分重要,如果沒有這概念,就沒有人願意跟隨你。

總結一下pull effect的重點:第一是分析value chain(價值鏈),如果已多次碰釘,便不要再硬碰,因為門有兩面,不是推,就是拉,我就是經常去拉一些本來要推的門,又或相反,總被妻子取笑。如果你經常碰釘,就要想想value chain有沒有其他可能性。人們常說「失敗了便要更加努力」,以為多加把勁就會成功;其實,我們要作多方面嘗試,才能找出正確的方法。

創造共贏的生態系統

第二是「creating acceptance from upstream and downstream customers(爭取上下游顧客的支持)」。正所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不要只有自己賺,如果能創造一個人人賺錢的ecosystem(生態系統),效果會更好。一個港口成功,會有7倍的multiplier effect(倍數效果),即是我賺一元,整個社會便會賺七元,因為從事拖車、收箱、貨運等的人都能賺錢。我為社會帶來很多利潤,政府就一定會支持我。

高科技企業特別喜歡建立這種ecosystem,舉iPad為例,我最近買了一部,愛不釋手(眾笑),它其中一個特點,就是經常吸引你購買更多的apps(應用程式),所以它惠及很多程式開發商,得到很多支持。相反,如果蘋果只准顧客買蘋果出品的apps,那些程式開發商就唯有支持蘋果的對手,對蘋果造成打擊。

鹽田本身就是深圳東的一個王國,讓大家一起來賺錢。主要的學習是什麼?盡快探索和學習,檢驗基本假設,不斷嘗試、跌倒,發展新架構。一切都行不通時,就祈禱吧(眾笑)。

(二之二)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