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內房暴利將終結?長青網文章

2011年05月0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05月03日 05:59
2011年05月03日 05:59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國家發改委近日透露,正考慮在商品住房領域實施反暴利法規定。消息一出,坊間一片叫好聲。加之《商品房銷售明碼標價規定》於5月1日起實施,開發商肆意加價、違規銷售等行為受限,不少民眾認為房地產暴利行將終結。筆者以為,將沉寂16年之久的反暴利法喚醒,並將其頭板斧砍向房地產業,表明當局調控樓市的決心,但這劑猛藥能否徹底根治內地樓市頑疾,仍有待觀察。

反暴利困難重重

在內地房價的構成中,建安成本、地價各約佔30%,公關和其他成本佔到20%左右,剩下的才是利潤。這樣一種構成,得利最多的其實是作為土地出讓方的各級政府和各個管理環節的大小官員群體。

作為地產業者,如果要牟取可觀的利潤,就必須把價格進一步上浮。即使房價大幅上漲,如果是大城市、好地段,也必然會有人瘋搶。人多、地少、貨幣超發,是樓市高燒不退的主因。

當局對樓市的此輪調控,已一年有餘,但效果不彰。究其原因,是相關政策並未打到「七寸」。以往措施多數聚焦在需求側管理,如提高首付、限貸、限購等。用反暴利法制約樓市,則著重於供給,更注重源頭管理,並和以往政策形成呼應。但全國性的反暴利法規僅有1995年的《制止牟取暴利的暫行規定》,操作性不強,且由於地產商對成本諱莫如深,在認定是否暴利時面臨諸多困難。

控樓價須多管齊下

要解決內地房價居高不下的難題,僅反暴利還不夠,須多管齊下。其一是要徹底切斷各級地方政府對土地財政的依賴。尤其需要減少人頭財政支出,降低管理費用佔財政支出的比例。

其二是要建立合理的交易基準價格體系。現行交易價格參照體系已經不能真實反映市場的供求,產生大量的陰陽合同,帶來許多問題。

其三要轉變政府行業監管部門的職能,改變用行政命令代替市場調節的習慣。價格的高低如果真實反映了市場需求,政府大可不必興師動眾。

其四要加大廉租房體系建設。在貧富懸殊急劇擴大的當下,於樓市外建立一個相對獨立的政府主導的非市場化的租屋體系,非常必要。

其五是允許居民的資金有更多的投資渠道,包括向海外投資以及國內眾多基礎性行業的私募股權投資等。民眾沒有有效的投資渠道,是房地產投資、投機需求過盛的主要根源。

此外,加大力度打擊房地產市場的權錢交易,對於遏制虛高的房價也將起到重要作用。

馮其十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