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東盟基建戰略上路 CAT前景秀麗長青網文章

2011年05月05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05月05日 05:59
2011年05月05日 05:59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美元持續貶值,令持有大量美元資產的亞洲國家不得不重新思索應如何使用巨額的外匯儲備。任何這方面的改動對於投資市場均會有重大的意義。昨日,正在越南舉行的亞洲開發銀行年會便透露了一些值得大家注視的端倪,因為中、日、韓與東盟10國財長醞釀成立巨額的基建基金,以提高對區內道路、港口等基建項目的投資。這既能刺激內需,也會為相關企業提供大量的商機。

區內基建有龐大發展空間

亞洲新興國家正逐漸取代西方,成為推動全球經濟復蘇的主要動力。金融海嘯一役暴露了歐美等發達國家的過度消費難以維持,亦令亞洲過往重點依賴出口到歐美國家的經濟增長模式難以維持。因此,手握巨額儲備的亞洲國家,不得不考慮透過增加內需消費與基礎建設,以維繫自己的經濟增長。

現時亞洲新興經濟體的基建仍相對落後,未能配合經濟發展速度。根據世界經濟論壇發表的《2010-2011年全球競爭力報告》,區內國家基建排名大多位於中下游,排名最高的馬來西亞列30位,中國僅列50。區內無論是電力還是道路建設,都有龐大發展空間。

同一時間,亞洲國家多年來累積下來的外匯儲備,現時已高達6萬億美元,完全有能力大力推動基礎建設。不過,鑑於各國的財力差距明顯,因此東盟決心提出成立一個共同注資的基建基金,以發展區內的基礎設施。東盟最大經濟體印尼表明,這一聚沙成塔的戰略,對印尼實現2025年時躋身全球10大經濟體的宏圖很重要。印尼希望透過這個基金獲得較其支付份額更多的資金,不用再為單靠本身力量無法應付龐大基建投資而煩惱。

有利基建國企股

中國現時的外匯儲備高達3萬億美元,東盟若可獲這個大財主支持,將事半功倍。中國與東南亞經濟日益融合,協助區內國家發展基建亦符合中國利益,這從上月底開始興建的昆明至新加坡高鐵可見一斑。它還為中國善用外儲提供了一條新的出路,有利於改善整個地區的經濟形態。這個發展明顯十分有利於一系列往外承接基建工程的國企,如中鐵建(1186)、中交建(1800)及中聯重科(1157)。

此外,全球最大工程機械製造商Caterpillar(美股代號:CAT)肯定亦會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受惠者。事實上,該公司上周剛公布,今年首季純利達12.3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激增達4倍,創下歷史新高。事實上,此股自2009年3月6日創出23.23美元低價後,便迅速反彈。前晚的收市價已飈升至113.27美元的新高。

撰文:郭銘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